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上市公司苦练内功拼抢先机

油田环保百亿市场雏形初显

作者: 发布于:2015-09-15 10:09:45 来源:中国证券报


  《页岩气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达到65亿方页岩气产量,2020年计划达到300亿方。业内人士指出,上述目标的达成需要每年钻、压裂1000口以上的水平井,使用的压裂液规模在1000-3000万方左右,因此仅页岩气开发带来的返排液量每年就达500-1500万方。


  不执行不开采


  长期以来,由于一味重视经济增长的开发模式,全国各主要产油地忽视环保要求,许多钻井队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石油钻完井及压裂作业过程中将泥浆、压裂返排液产生的不易处理的废弃污染物直接排放或就地掩埋,造成严重污染。如2014年发生的“鄂尔多斯乌审旗湖水污染牲畜死亡事件”,暴雨致使中石油长庆油田苏5-15-27AH井场泥浆池液体外溢到湖中和周围草场,造成15户牧民家畜死亡。


  2015年1月1日,新环保法正式实施,对油田钻井这类严重污染作业的治理工作高度重视。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主力军,中石油对油田环保的重视程度也是不断提高:


  集团公司层面,实行安全环保和重大安全环保事故“一票否决”,因不履行安全环保职责造成安全环保事故或不良后果的,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安全环保工作要求的严肃性、具体性显着提升。


  股份公司层面,中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去年9月30日下发了《钻井废液与钻屑处理管理办法(暂行)》,规定:钻井过程产生的污油、污水尽量进入生产流程循环利用。而在环境敏感区,钻井废液和钻屑处理应采用不落地和集中处理技术,实施钻井废液与钻屑的固液分离无害化处理。


  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管理规定,并将环保纳入政府官员考核中。2015年以来,已相继有鄂尔多斯、新疆、乌审旗、榆林市、苏里格等产油地区的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油田环保条例或管理办法,并严格要求,不执行将被限制开采。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这些地方政策施行以来,已经有部分设备水平不达标、造成严重污染的钻井公司被当地政府叫停。为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停工井队正在积极购置可提供泥浆不落地和压裂返排液处理方案的环保装备及服务。


  “从时间点来看,根据新环保法的实施时间,预计2016年油田招标各施工队伍必须装备泥浆和压裂液处理的环保设备。可以说,泥浆、压裂返排液处理的技术标准落实刻不容缓,后期国内油田环保监管将趋严,没有标准将不可避免地导致这个新兴的油田环保业务出现混乱,打击参与者的信心。”一位当地石油行业人士指出。


  “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对水基泥浆的环保要求在全球范围最为严格。虽然过去市场上出现过泥浆处理企业,但是由于多年法律执行不严格,并未真正形成规模。在压裂返排液处理上,国内目前仍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但随着国内非常规钻井数量增加,油气开采将大量使用压裂液进行增产作业,预计未来会有相应政策出台。”上述业内人士称。


  让泥浆池遁身


  泥浆,被誉为钻井的血液。勘探开发过程中,需要在其中加入多种化学药剂,以维持优良的泥浆性能,来满足安全钻井的需要。


  另一方面,泥浆污染也是困扰石油工业的一个心病。传统的油气田钻井现场都有一个1000立方米左右的泥浆池,用来盛放钻井岩屑和废弃泥浆,通常占地约1.2亩至1.5亩。钻井结束后,遗留下来的泥浆池就变成了污染环境的“元凶”。


  “相当于‘打一口井,留一个池’。如果你坐飞机路过上空,可以看到地面上一个个黑漆漆的大坑,这些就是遗留下来的泥浆池。”海默油田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钻井泥浆一体化技术服务的付红卫经理介绍道。


  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这些泥浆混合物是一种相当稳定的胶态悬浮体系,具有高色度、高石油类、高COD、高悬浮物、高矿化度等特性,对环境污染极大。


  海默科技正在进行试点的“泥浆不落地项目”,则在试图解决这一难题。


  泥浆不落地项目,简言之,是指油气田钻井过程中,通过特定的设备和工艺,对钻井泥浆和产出的岩屑进行随钻不落地处理,处理后的泥浆重复循环利用,对分离出的岩屑和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保护钻井现场土壤不受污染的目的。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