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重庆:“公审”预算严管公帑

作者: 发布于:2018-03-19 15:49:26 来源:财政部网站

  预算改革,改到深处如何攻坚?要用钱先评审,重庆去年力改财政支出固化格局,新推市级预算公开评审,部门预算安排不再以上年预算或决算为参考,从零开始,市人大、审计、财政等组成评审组,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发展规划和宏观调控取向公开评审,在部门“要钱”和财政“给钱”之间引入第三方监督,做实了绩效管理、发挥财政基础和重要支柱功能的源头性工程,“财”服务“政”的能力和水平有效提高。2018年市级部门预算中的重点项目支出预算,项目通过、调整、未通过率分别占53%、42%和5%,审减预算16.3%、82亿元。


  一、四项指标“过筋过脉”评。紧扣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优势的目标,一评立项有没有依据。看项目是否属于部门责任,是否符合法律法规,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要求。二评绩效设定合不合理。看产出、效益、满意度等绩效目标指标是否与预算支出的内容、范围、方向、效果相关,是否完整、具体、细化、可衡量,是否符合客观实际。三评执行有没有条件。看项目实施条件是否充分,考虑政策等因素影响是否充分,制约目标实现的技术、市场因素是否分析透。四评经费预算是不是恰当。看项目支出方式、支出规模、支出结构是否恰当,功能科目、经济科目列报是否合理,划分常年性或阶段性项目是否科学。


  二、两种方式“斤斤计较”审。将所有市级财力安排的项目支出包括市本级支出和对区县的转移性支出,按政策类型、支出方向分为一般和重点项目两类,分别实施汇总评审和专项评审。一是汇总审一般项目。对部门日常行政事务经费,以控项目数量和支出总量为目标,突出合理性,评估工作量后测算支出需求,重点审核项目的测算依据、成本控制、人均支出水平等。二是专项审重点项目。突出必要性和科学性,审核政策执行是否符合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明确规定的范围标准,审核管理机制是否精准锁定补助对象,审核支出责任是否合理、分担机制对区县激励约束是否到位。对产业项目,审核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投入产出效益;对建设项目,审核资金的需求与建设规划、项目进度、总体资金平衡的衔接;对民生项目,审核资金的依据、标准、机制。


  三、三条原则“公平公正”议。签订保密协议、全程录音录像,对评审的资料、程序、纪律等细化量化,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一是部门陈述限时限人。统一制定汇报的文字模板,围绕“为什么要钱、凭什么要钱、要多少钱、预期效益如何”四项核心内容,由部门分管财务的领导在规定时限内一一详细陈述。二是专家询问从实从细。围绕项目该不该立项、该立多少项,是否该给钱、该给多少钱,绩效实不实等,评审组成员逐一询问、反复论证,提出建设性建议意见,以更好让财政资金用得好、用得准、用得实。三是评审结论民主集中。评审组成员人手一票,既防止组长或领导拍板决策,又民主形成集中意见,避免“一言堂”或“菜市场”,结果当场宣布、会后书面函告部门,“通过”的项目直接纳入预算,“调整”的项目预算单位完善后纳入预算,“再评议”的项目预算单位重新报送、重新评审,“未通过”的项目不予安排预算。


  四、三个办法“多头并进”推。变公开评审“单兵突进”为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链条变革多头并进,严管财政资金分配使用,让公共财政每分钱都处在绩效管理的流水线上。一是推公开。对公开评审后的项目编制清单,年初预算、年末执行向人大社会公开,既让人大审批预算从“科目”向“项目”延伸,又让社会了解专项详细情况,并限定政府、部门预决算在批准批复、财政制度和专项资金分配等信息形成变更后20日内公开。二是评绩效。项目执行中按评审结果控制预算、拨付资金并全部纳入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向市政府汇报、向市人大公开,并与次年预算安排、审计部门重点审计结合,对专项资金实行有进有出动态调整。三是零结转。建立市级部门“零结转”制度,今年底起,每年将部门未用完的钱全部收回政府统筹,以更加稳定科学的财政收支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躺在账上睡觉”“钱等项目”等问题。


  五、三重功效“加力加劲”改。市级预算公开评审,作为治理政府“钱袋子”的制度,既践行了预算法治要求,能够让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又为各方搭建起沟通、交流和学习平台,实现“开门办预算”,突出了以“财”辅“政”。一是严管部门基本支出,主要是干部职工收入和公用费用,管住了“人”。公开评审已将项目支出中用于运转和人员的支出转列基本支出,并压减一般性项目10亿元,公用经费标准提高2万元,厘清了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边界,为部门单位更有加效履职增强了财力保障。二是严管部门单位项目支出,管实了“事”。公开评审后的项目,更加符合中央宏观导向和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如旅游产业、智能产业和智能化应用、支柱产业企业技术改造、培育创新主体等增支9亿元。三是严管部门单位收入与支出的规模结构,评估绩效、监督问责,管好了“财”。公开评审后,今年市级重点项目支出预算仅比2017年预算同比增加8亿元,通过消减支出、调整结构、统筹资源等方式,做实了教育扶贫、民政优抚、工业发展等重大事项、刚性支出资金来源。下一步,重庆将围绕十九大“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部署,深化预算信息化、智能化,将区县公开评审的开展、支出结构的调整与转移支付挂钩,构建上下衔接、系统联动的市和区县两级预算公开评审制度体系,整体推动全市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