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国企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作者:贾康 发布于:2016-10-09 10:31:35 来源:学习时报
00000.jpg

  国企供给侧改革如何发力


  《国企供给侧改革难点与对策》是一本研究国有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力作,研究问题引出对策,主要回答了以下问题:国有企业为什么要搞供给侧改革?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基于去产能等形成优化的动力机制?


  经济学是一门与实践密不可分的致用学科,新供给经济学是中国本土研究者怀抱“经世济民”情怀与追求发展起来的。我很期待这样取向上的学术理论研究能够避免走入“空谈误国”的迷途,而实实在在地做到胸怀世界、脚踏实地,在“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道路上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当然,也包括为国企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本书作者李锦强调,供给侧改革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回归。经济生活中供给的主体是提供产品与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供给侧改革的出发点是搞好企业,增加有效供给。书中提出,我国“供给侧改革”外部动力是政府,内部动力是企业。国企进行供给侧改革,从消化过剩产能开始;政府支持国企供给侧改革,从降低成本开始。通过改革来构建“新动力”,通过调整来优化新结构,通过创新来提供新供给。作者的这些观点,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显得明快而通俗。


  供给侧改革国家层面的措施涉及五大要素,包括:调整人口政策,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实施人力资本战略;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流转制度;全面实施金融改革,积极解除“金融抑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切实通过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培育高水平人才,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显然,国有企业改革要顺应经济社会转轨和全面改革要求,促进国有资产收益和存量的转置,是供给侧改革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改革,离不开我国行政、财政、收入分配、价格、投资与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


  当前,我国经济仍面临严重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是我们在深化改革中所必须解决的主要矛盾。新供给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努力,是在供给侧打通物质生产力和人际生产关系的视角,把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互动与结合处理好,而三层互动里面最关键的,是要把握好以制度供给为龙头的全面改革阶段的攻坚克难。中国的国有企业作用不可低估,但国有经济领域又存在旧体制的弊病与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去除过度垄断因素,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能够在一个公平的、良性的市场环境下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譬如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是要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追求在每一个企业内部充分地让公的、非公的,国的、非国的股权混起来,寻求共赢发展、包容性发展。


  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要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激发微观经济活力。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建设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要建设法治化市场体系,而不是直接去确定攻关目标、确定技术路线、给企业许多补贴,削弱市场竞争机制作用。结合当前改革深化情况,应以“负面清单”原则取向,创造“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以自贸区为标杆,进一步简政放权,降低门槛、减少准入控制,同时改革监管方式,优化服务,推动全国统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改革,建立覆盖所有法人、自然人的全国性信息信用系统,执行统一的市场监管规则,以此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社会交易成本,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二是适度降低我国社保缴费率,同时加快推进实施基本养老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步伐;建立全国统筹的社保体系可结合调入国资经营收益等机制。三是进一步清理收费,降低企业实际综合负担特别是税外负担。书中提出,要通过简政放权,把原来政府掌握的权力放给市场、放给企业,让市场活起来,让企业愿意去生产(增加供应);把原来国资掌握的部分行业放给市场、放给社会,让社会资本愿意投入企业(增加供应)。通过供给结构调整这种宏观调控,着力激活微观活力,在减税、金融改革等方面,努力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有利于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增加有效供给。


  (本文摘编自《国企供给侧改革难点与对策》一书的序,题目为编者所拟)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