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的“互联网+”趋势
作者:周浩坤 胡晓东 发布于:2016-08-28 13:48:25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于2015年7月4日印发后,“互联网+”迅速上升为国家战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研究相关领域的行动计划。伴随这股浪潮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电子化采购模式在政府采购领域悄然兴起。随着电子化采购优势的逐渐显现,传统政府采购模式将面临一场“互联网+”的变革。
传统政府采购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电子化采购即采购当事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互联网安全的前提下,通过互联网进行采购、支付及监督等行为。与电子化采购模式相比,传统政府采购模式存在三个薄弱环节:
1.侧重于单纯“节支防腐”
《政府采购法》施行12年来,政府采购机构一直把采购重点放在对采购过程的控制。虽然采购过程对采购结果影响重大,但过于关注过程容易导致整个采购流程陷入形式化。实践中,一些政府采购机构为了保证采购程序的合规性和规范性,采用复杂的操作流程,导致采购周期较长,效率大打折扣。
2.采购成本高,缺少采购灵活性
传统政府采购模式主要通过人力和纸质媒介处理各项采购活动。采购双方为完成一个采购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纸张等耗材,而且还需指派专人进行管理。这种方式既不利于绿色采购、节约资源,又加大了人力、财力的消耗,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采购灵活性难以体现。
3.容易出现“天价采购、豪华采购”
在传统采购实践中出现的废标或天价采购等采购案例,究其原因,一是采购机构未能采取有效的公开形式。由于采购机构对《政府采购法》及《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中发布采购信息规定的狭隘理解,即只在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采购信息,而忽视其他传播渠道如网络、简报的作用。二是信息发布不及时。采购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过时信息等于无用信息。有些采购机构打“擦边球”,如将采购公告放到即将到期的时候公布,使得只有少数供应商知道并参与投标,导致供货商之间缺少有效充分竞争,一定程度影响了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进而导致了“天价采购、豪华采购”等情况的发生。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小微企业成北京政府采购赢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