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赤字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彰显中国直面财政新常态自信
新华网北京3月8日电(记者杨玉华 朱青 李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地方财政赤字数据,而往年一直存在的由中央代地方发债数据消失。
与此同时,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地方债务与赤字也占据了重要篇幅。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6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方债务从总体上看风险是可控的,但对局部地区债务比例过高会更加重视。他表示,地方债的问题是一个客观现实,必须开前门、堵后门,同时还要防止出现系统性风险,开后门形成的历史债务必须正视,逐步消化解决。
不少代表委员和专家认为,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允许地方政府举债列赤字的开闸,更显示出对积极财政政策和控制化解地方财政赤字风险的决心与自信。
2015年初,中国多地公布了2014年财政数据,北京、浙江、内蒙古等地的财政收入增速已降到10%以下,绝大部分省份较2013年增速有所下滑。
而3月5日公布的财政预算草案中,2014年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8。6%,这也是23年来这一数据首次跌入个位数。
在地方财政增速“缩水”、土地财政萎缩的新常态下,素有“经济宪法”之称的新预算法在2015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20年来地方自主发债权得以破冰,而在此次两会上,地方财政赤字不再被回避。
安徽省铜陵市委书记宋国权曾专门研究分析地方债务的钱“花在哪”。“地方举债额度八成以上都花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上。从各地情况看,地方偿还到期债务的资金,差不多一半来自土地出让金。”他说。
专家认为,由于地方政府长时期不能自行发债,“城投债”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名词,曾在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法律不健全、融资渠道匮乏而城镇化建设需求旺盛的体现。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常委、民建天津市委主委欧成中说,由于监管规定限制直接发债能力,虚拟经济获益速度超过实体经济,银行贷给地方政府的款项有限,大量的影子银行出现,难以监管,违约风险较大。现在中国通过去杠杆化缩小银行利差,慢慢地让影子银行失去生存空间,未来更多的金融活水将流向实体经济。
目前,随着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法律保障,中国政府对地方债务管理的理念和措施都清晰起来。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处理好债务管理与稳增长的关系,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适当发行专项债券。保障符合条件的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为今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罗建国介绍,财政部及时下达的第一批置换债券额度,已经为促进各地经济平稳运行、保证资金链条不断、缓解地方偿债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欧成中认为,财政赤字率仍在3%的合理范围内,并且地方政府举债的趋势已趋于冷静,随着重复建设的减少,地方债务也将逐渐降低。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