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山水绿了 口袋鼓了

重庆三峡库区走上生态农业路

作者:蒋云龙 发布于:2015-11-26 09:33:2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边是贫困的山区农户,家家渴望脱贫致富;一边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国家规定限制开发。面对两难困境,作为长江三峡库区核心地带的重庆云阳、奉节等8个区县,从2010年到2014年,农业产业增加值从132亿元增加到21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89元,增加了362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3.17倍缩小到2.77倍。


  生态要保护、扶贫要攻坚、经济要发展,重庆是如何突出重围,走出了一条落后地区发展的新路子?近日,记者走访了三峡库区,一探究竟。


  生态养鱼,增殖放流
  肥料饲料鱼药“三不投”


  莫震华养了6年的鱼,终于开始盈利了。


  “3万亩水域,年产量只有600吨。”莫震华是重庆市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忠县分公司的经理,他说,“为了避免对水域的一切污染,长江养鱼‘三不投’,肥料、饲料、鱼药都不投,所以我们的鱼就长得慢。但是,我们的鱼售价是普通鱼的2—3倍,而且完全供不应求。”


  在三峡库区,类似的天然生态渔场良种场已经建成并投产的有14个。在忠县、万州、涪陵等地,重庆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水域牧场示范项目达5万亩。


  推广生态养殖的同时,重庆市还坚持增殖放流,持续向三峡库区投放白鲢、花鲢、草鱼等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据统计,库区水域累计放流各类鱼苗已达3亿尾。


  两相并行,让库区渔业资源得到了补充。据介绍,库区渔种比以前新增加6—12种,全市捕捞水产品产量也达到三峡水库蓄水前的近两倍。


  “对改善库区水质、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效果也很明显。”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县汉丰湖的监测结果也表明,投入300万元所放流的花鲢、白鲢从水体中移除的氮磷相当于年处理能力6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增殖放流,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库区大部分流域水质标准已优化提升为可饮用水二类。”


  渔民也因此受益,收入实现增长。调查显示,增殖放流开展以来,相关水域捕捞渔船日均产量和收入逐年增加。标志放流追踪结果显示,2011年放流的白鲢、花鲢等大规格鱼种,经过两年生长,均重可达到上市规格,捕捞渔民年人均增收可达1000元左右。目前,库区生态渔业全产业链价值达到了108亿元。


  绿化长江,致富一方
  建成全国唯一柑橘非疫区


  库区的柑橘红了。


  沿着长江,三峡库区两岸青山里,延绵着200多万亩郁郁葱葱的柑橘林。早熟、中熟、晚熟的应有尽有,从10月到来年6月,岸边的果园一个接一个地红透。


  “你看,长江两岸的绿树,都是柑橘。眼前这片,就有1500亩。”在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长河村,县农委副主任黄茂清介绍说,“2012年以前,这里是荒坡和部分农地。一旦下雨,泥土就被雨水混着冲入长江。现在荒山种上了柑橘林,水土保持更好了,而且柑橘打药少,江水也清澈多了。”


  杨必忠是村里的柑橘技术员,他看护着柑橘苗一点点长大、开花、结果。“村里每户都有至少200棵柑橘树,今年每棵树结果40斤,再过两年,一棵树结100斤不成问题。”杨必忠说。


  经济效益不错,生态保护功能也很强。考虑到这两点,重庆2011年就将柑橘林纳入绿化长江建设。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柑橘也成为了农民就业增收的一大途径。在三峡库区的奉节、万州、云阳等沿江区县,橘农家庭经营收入1/3来自柑橘。


  柑橘好吃,树却不那么好栽。从购买果苗、到专业护理、防虫防疫,前期的财力与技术投入,农民怎么负担得起?


  “政府补助建园、种苗、挂果前3年管护等各类资金。拿去年来说吧,中央现代农业资金600万元,国家全程社会化服务资金500万元,市级特色产业资金500万元,县里把这1600万元全部投入到柑橘产业。”黄茂清介绍,“今年长河村还请了专业人士进行集体施药。”


  为了给柑橘业发展打好基础,重庆还建成全国首个柑橘无病毒三级良繁体系,年出圃柑橘无病毒容器苗达1500万株,建成了全国唯一柑橘非疫区。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延长中国柑橘鲜果上市时期4个月,并引进和培育了美国博富文、北京汇源、福建天邦等橙汁加工企业5家,橙汁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


  宜农则农,宜游则游
  因地制宜布局特色产业


  2012年,在重庆市云阳县人和街道龙水村,易伦川成立了自己的双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办好了,易伦川又开始考虑,那些品相差、卖不掉的蔬菜怎么办?2013年他建了一个养牛场。


  “卖不掉的菜用来喂牛,可是牛粪怎么办?2014年我又建了一个沼气池。”易伦川说,“沼气池的废渣废液还能用来种菜。‘牛沼菜’,三个环节都不产生污染。”


  在云阳,这样的养殖小区和联户小型沼气工程有790个,循环生态农业发展到了1.3万亩。


  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游则游。三峡库区各区县因地制宜,立足优势布局区域产业。


  在涪陵等区县,榨菜原料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到260万吨,榨菜品牌超过200个,全产业直接总产值80亿元左右。享誉全球的中国榨菜,80%来自重庆。


  三峡库区的休闲农业也逐渐崭露头角。目前,重庆共建成“美丽乡村”157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示范点18个。2014年,休闲农业吸引旅客1亿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近190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40万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20余万人。


  “目前库区干流水质保持在二类标准、森林覆盖率达到49%,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重庆市农委副主任高兴明介绍,去年库区渔业经济总产值47.8亿元、占重庆市44%,柑橘产值133亿元、占重庆市70%。截至2014年,库区共汇集涉农龙头企业1189家,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水中养鱼、两岸种树、沿江布局产业带,重庆走出了一条生态友好特色效益型农业的发展之路。  《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26日 10 版)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