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美国“棱镜门”事件的思考与启示

作者: 发布于:2015-08-13 15:32:11 来源: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顿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窃听计划,即美国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监控项目,直接进入美国网际网路公司的中心服务器里挖掘数据、收集情报,通过网络实现对全球舆情的监控,包括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在内的9家网际网路巨头都参与其中。消息公布,世界舆论随之哗然,引发全球对“棱镜门”事件的思考。

  “棱镜门”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新技术发展给我国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隐患,让我们重新审视我国信息安全的相关能力。

  透视“棱镜门”,我们可以发现,美国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获取他国情报信息的能力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据《纽约时代周刊》一篇《美国如何抓取全球数据》的新闻中说明了美国获取全球数据的步骤,美国情报部门和执法机构首先使用一种被称为“三边测量法”的技术,借助手机持有人的三次活动地点确定该持有人所在海拔高度和精确到楼层的坐标,实时“纵向”地跟踪人的位置。其次,开发“无界限线人”工具,通过一次通话的四条数据让分析师以95%的可能性确定用户身份。再次,在美国犹他州建造10万平方米的“城堡”和窃听站,用于存储抓取来的数据。最后,使用“沃森”计算机进行问答式的信息获取,甚至可以知道一个人下一个目的地和准备做的事情。综上,美国获取信息方式已完成了技术升级和变革。

  开启“棱镜门”,让我们惊觉,美国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收集各国情报信息。

  美国建立的“城堡”和窃听站,无限期的存储无限量的通讯数据;同时使用“沃森”计算机,处理海量数据,自主、即时分析互联网通讯数据,破解保护信息的编码和程序,及时发现对美国有价值的在线行为及信息,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精确度和置信度对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种种迹象表明,美国凭借高科技、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的窃取他国信息,几近无孔不入的地步,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令人咂舌。

  解构“棱镜门”,让我们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过分依赖国外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及独立知识产权,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对外国品牌的电子及信息技术产品过分依赖。有资料显示,涉及“棱镜门”的思科产品在国内163、169两大主干通讯网络中占据了70%以上份额,把持了所有超级核心节点;包括微软、谷歌、脸谱、苹果、雅虎等在内的美国九大科技巨头,也未能幸免,他们通过向美国两大情报机构开放服务器,使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肆无忌惮地监控全球。很多部门选择外国产品都是出于高性能的考量,然而不知不觉间,这些外国厂商却成为了企业信息安全的重大隐患。

  经过入世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大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占全球相应产业比重均居世界前列,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这突出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及独立知识产权,而这些又都是由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所致。尽管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软件产业的支持,并在一些重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与成果,但差距仍然较大。

  展望“棱镜门”,让我们倍感忧虑:新技术、新应用带来新风险。

  近年来,新技术、新应用发展迅猛,在给我国带来快速发展曙光的同时,也给我国信息安全带来诸多未知风险。“棱镜”项目中,美国九大互联网巨头向情报机构开放了服务器,以便监视他国的互联网行为。而以节省本地资源、运行速度高等特点着称的云技术,需要企业将用户信息、办公系统,乃至商业机密上传到云端数据库,以便在需要时随时调用。然而一旦云端服务器遭到黑客入侵,或服务器和云端系统供应商在系统中留有后门,信息安全将成为一纸空谈。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窃密技术的提高,给国内政企应用高科技带来新的隐患。

  针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窃取我国机密信息的技术升级,我们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应当保持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要完善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重点扶持国家信息安全企业,形成支撑国家信息安全的脊梁。高度重视面向未来的信息技术和产业层面的信息安全创新行动,尽快解决高新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高新技术的安全应用。要加快信息安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国产化进程。面对威胁,只有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结合国家信息安全需要,生产出适合政企信息安全要求、标准的国产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才能从根源上杜绝“后门”风险,才能确保国家信息系统自主、可控、安全,真正做到保护国家信息安全。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