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车缺的不是“特权”
在北京,上下班之外,另有一波堵车高峰,发生在学校放学时。那个时候,许多学校的门口,私家车肆意地排起了长队,有的甚至排上了主干道。
这样理直气壮地示爱,充分证明了,在中国“虎妈”“狼爸”只不过是小概率事件。面对这些车辆对公共秩序的影响,就连交警也袖手不管,大概都有人同此心的一份爱吧。
也因为这样的景象,我一直以为,中国是没有校车的。我对校车的概念,只是停留在美国电影里那个长着长鼻子的黄色大巴上。直到前不久甘肃校车事故发生,我才知道,就连偏远的西部,也已经有了校车。又因为此案,我陆续知道了,偏远西部的贵州,居然还有美国那种长着长鼻子的黄色校车。当然,获悉“我已有之”的同时,我也知道了,这些校车当中,有不少报废的,而且超载。
一个校车的概念,大约稀松平常极了,却经常能离经叛道,变成一个特别有故事的主角。这份荒诞,已经具备了某种先验的色彩。
日前看到新华社发的一组美国校车图片,标题是:“美国的黄色特权车”。之后随便搜了一下,原来国人对校车最新的认知,居然全部集中在对“特权”二字的钟爱上。
这也不奇怪。以某些人对权利的珍视,如果有,也只是稀罕特权。而特权的概念,也从法律赋予的特别权利,变成了一种可以违法的权利。比如,你能说那些等待接孩子的私家车不是“特权车”吗?其实它们就是特权车——可以违法占道停车的特权车。当然,这只是特权里的小儿科,更多的特权车,就是那些挂着乱七八糟牌子的车子,以各种各样的违法行驶诠释着特权在马路上的含义。回过头再看美国的校车,我看了半天它的特权,也没看到法律允许美国校车超速行驶、强行超车、滥闯红灯、警报长鸣……
所以,不要妄谈什么校车特权。我们的校车所缺乏的,也不是这样的特权,而是优良的车况、文明的司机,以及不超载、不超速,而所有这些,都是本分,无关特权。
下一篇:避免校车事故 家长应把好第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