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发改委:明确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作者: 发布于:2015-07-03 16:39:19 来源:

   在中国汽车工业近3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合资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汽车产业和市场的蓬勃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人说我们用市场换技术,结果技术没有换来,市场也给人家拿走了,实际上这些说法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


  日前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新华网举办的“合资与自主――中国汽车行业后合资时代新思维高端论坛”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问题发表了看法。


  一、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


  制造业分为研发、采购、物流、制造环节、销售以及金融配合等六个环节,中国只是制造环节大国,并算不上是制造业大国。制造环节是制造业各环节中最辛苦的、最耗能的、最污染的,也是利润率最低的。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动力”的环节,制造环节如果离开研发环节的带动和营销环节推动,是动弹不了的。


  有人说我们用市场换技术,结果技术没有换来,市场也给人家拿走了,实际上这些说法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这些年我们懂得了如何去制造汽车,并取得了一定水平的产业化创新能力。但这确实还远远不够,中国汽车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大家都在说的“中国是制造业中心”,这句话我认为说得不是很准确。一般而言制造业由六个环节组成,即研发、采购、物流、制造环节、销售以及金融配合。其中只有一个制造环节是生产环节,剩下五个环节可以说成是生产性服务业,这六个环节组合才是制造业,所以说我们现在充其量是制造环节大国,不是制造业大国。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整个这六个环节当中,污染、耗能、用人、占地都在制造环节,剩下五个环节不存在这些大问题。那么我们是怎样形成制造环节大国的?我认为可以追溯到80年代后期全球产业发生的转移。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加上制造环节比较辛苦,劳动力成本上升且劳动力短缺;能源成本上升;环境保护要求提高等等,都导致这个环节盈利率大大降低。与此同时,IT产业、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全球化思潮也开始出现,使得跨国公司开始陆续转移制造环节或转型,表现在产业布局的变化。


  为什么中国成为转移的首选?中国是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当时能源也是自给自足有余的,环境容量也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中国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所以是一个天然的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各个国家,不管是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不约而同地就把制造环节的很多东西转到中国来了,当然中国那时候正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也迫切地需要吸引这些过来。事实上,大家只是把制造环节转移过来,制造环节在整个制造业当中它只是中间的一个状态,它上面有上游控制主要是研发,下面有下游控制主要是市场和营销,跨国公司可以把利润往两边移,所以我们辛辛苦苦干的很大的一块制造环节,是是制造业诸环节中最辛苦的、最耗能的、最污染的、最用人的,也是利润率最低的,在微笑曲线里面是最低端的。


  我国现在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有其他很多行业都存在这样一个现状。仅仅制造环节是一个没动力的环节,想转型升级没有上面研发环节的带动,没有底下营销环节推动,你是动弹不了的。相当于你是挂车,没有拖头走不了,虽然所有的货都放在你身上,但是你自己是动不了的。现在全球产业在不断升级和转型,技术在不断的升级,而我们自己又无法跟进。现在发达国家又在喊再工业化,他们是有条件的,当初他们把制造环节转移走了,剩下五个环节至今还不断发展,他们可以在新的平台上再恢复一个制造环节,产业链就全了。怎么办?解决的方向也很简单,要伸胳膊完善上游的环节,要蹬腿完善下游的环节,实现顶天立地,这样才能真的转型升级,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转型升级的方向已经破题了,具体不再说。


  其次是,回顾一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以前干了那么多年我们还是不懂汽车,真的不懂汽车,所以90年代我们只能踏踏实实的学习如何造汽车。只是到了本世纪近几年,我们应该说才有资格谈如何去开发汽车,当然你去谈这个问题不是完全具备资格,也是局部有这个能力。很多媒体在说我们原来用技术换市场,技术没有换来,市场也给人家拿走了,实际上这些说法是有很大的片面性的,可以说我们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如何制造汽车,建立了一定水平的产业化创新的能力,但这确实还远远不够。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