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万钢:我国全社会科技研发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

作者: 发布于:2015-07-29 14:54:00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 余晓洁、顾瑞珍、张遥)一杯绿茶加一杯咖啡,没念一句稿子,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回答了记者关于我国科研经费投入、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等问题的提问。

 
  全社会科技研发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 占GDP的1.97%
 
  万钢:2012年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有标志意义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务院专门成立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近年来,我国科技研发经费支出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世所罕见。2012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74%以上。研发人员总量320万,居世界首位。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6000亿元,高技术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0万亿元。
 
  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 网上申报视频答辩年均节省差旅费约7000万元
 
  万钢:项目管理上,强调公开透明、公正公信、科学评价,加强重点环节的管理改革。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实施项目专员制。采取网上申报、视频答辩、全程录像,可查询、可申述、可追溯。每年可为科技工作者节省6万个工作日、节约差旅费约7000万元。
 
  经费管理上,我们推动建立竞争性和稳定性经费相协调的投入机制,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健全问责机制。科技部办公厅负责电话抽查项目经费到位情况,去年经费是5月10日前到位的。今年再提前点,争取4月全部到位。
 
  顺应国家发展大势 从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
 
  万钢:要顺应国家发展大势,科技管理思路从研发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就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认为,一方面要坚持道路自信,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另一方面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对科技部而言,要做好原创、共享、人才、环境四个方面的工作。
 
  中国正逐渐成长为有影响力的科技大国,但原创不足。我们期待中国也涌现出拥有原创产品、同时引领全球市场的企业。原创需要基础,是产业链的原创,需要大中小企业的联动。中央财政经费应更多地投向基础、前沿、共性领域,同时全社会都要更加关注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团队围绕共同创新目标高效协同攻关,其前提是有效解决科技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科研活动封闭等问题,实现科学知识和科研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科技是智慧的反映,智慧在人的头脑里。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青年领军人才尤为重要。同时要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包括职业化的农民。农民不应是身份,而是职业。
 
  科学研究要宽容失败 但对学术造假零容忍
 
  万钢:人才培养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最重要的是宽容失败和诚信。从某种意义上科学研究没有失败。即便没有成功,起码告诉你这条路走不通,离正确就近了一步。科研人员承担课题,如果按部署取得了积累数据,最后科学证明这条路行不通,照样可以结题。
 
  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同时,对学术造假零容忍,要坚决打击。2011年初,我们撤销了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捍卫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的严肃性。在学术造假上,我可以说有揭必查,查实必纠。
 
  从秉性和家教来说 我最喜欢的还是教书育人
 
  万钢:下乡、留学、在德国奥迪作工程师、在同济当校长、在科技部当部长、包括在全国政协和致公党工作,每个角色我都很喜欢,每个角色都想尽力做好。但从秉性和家教来说,我最喜欢的还是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自己也得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新问题。在同济当校长时,我希望既做好行政管理也做好教学教研。作为大学校长,不搞教学教研就站不住根,但只搞教学教研,学校搞不好也不行。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