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形象:客观评价 正面回应
作者: 发布于:2015-07-20 15:11:5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
近年来,政府采购屡屡被社会媒体进行负面报道,频频令业内形象受损。如何破解这一不利局面,为政府采购行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马海涛:评价政府采购不能太苛刻
首先,中国政府采购制度从客观来说,时间很短,从1996年上海的试点到2003年《政府采购法》实施不过十几年,法律实施也不过几年时间,这和西方国家实施几百年的政府采购制度相比,我们的政府采购制度和法律法规不完善是必然存在的。我们现在很多人对政府采购的期望值太高。
其次,政府采购推行的背景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取得成效以后,中国的财政由过去的重收入转向重支出、重分配转向重管理的过程中才提出了政府采购。当时目标很单一,就是提高资金节约率。可是,十几年后的今天,我们赋予了政府采购那么多的功能,又要扶持中小企业,又要购买国货……把政府采购夸得太大了。这就叫“小马拉大车”,马拉不动车的时候,就说马不中用,没说是车装的东西太多了。
再次,政府采购改革仅仅是公共财政改革、特别是预算改革的一个部分。预算如果出了问题,政府采购就得背黑锅。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资金的使用是一套完整的环节,政府采购的前端出了问题,政府采购的成效要显现出来比较困难。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个整体,三者的改革需要齐头并进,只有三者的整体改革才能产生预期效果,缺少任何一方,改革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曹富国:用职业化解决采购决策外包问题
我国政府采购问题的根源是采购决策外包化的职能分散化。专家评审制度使得采购决策外包化,弱化了政府的采购职能。而过多的社会中介则分散了集中采购。天价采购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而已。扭转这种趋势的办法,就是加强采购职业化建设。也就是强化集采机构建设,让专业采购官员来进行采购项目决策。
英国就是靠职业化促进政府采购良性发展的典范。谁知道如何采购最好,就让谁决策。采购的第一价值不是透明度,而是买卖,实现物有所值的目标,采购是单纯的交易活动。职业化还可以进一步下推,以知识创新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回馈。
英国和美国是一个很好的对照。英国本来没有《政府采购法》,现在的政府采购法是因为欧盟要求而有的。而美国走的是限制裁量权的强监管路子,单是FAR(联邦采购条例)就有2000多页,此外还有六七部政府采购方面的法律。
徐焕东:问题暴露说明透明化取得了成效
在我国政府采购的发展过程中媒体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媒体作为政府采购新闻传播的载体,起到了很好的纽带作用。
我国实行政府采购制度以来,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成绩是主流。不能因为出现了问题,就说政府采购不好。就拿近期的天价采购来说,也不能说政府采购就不好。天价采购能够被及时发现、能够报道出来就是一种进步,说明政府采购公开化取得了成效。否则钱怎么花的都不让你知道,何谈发现问题。
发现或者报道出来,可以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事。
政府采购成绩是主流。我这么说不仅是因为政府采购节支率高,更来自切身感受。我是一名在评审一线干了十多年的专家,我切身感受到这些年政府采购日渐深入人心。各级财政部门、采购中心是做了很多工作的,这方面政府采购所取得的成绩应该说透。
因为政府采购发展快,“个子”长得像姚明一样,处于青少年时期,遇到的问题肯定很多,社会关注面也越来越大,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政府采购”这个词,出来五千多万条结果,0.5秒钟出来这么多。
政府采购屡屡被社会媒体爆出负面新闻,该如何树立政府采购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要把正面的成绩说透,多做诚信的、经得起考验的正面报道,否则没有什么好办法。国库司就那么几个人,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了,你想想容易吗?所以一定要正面报道,成绩说透,重塑诚信。
还有一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太年轻了,采购人、供应商、代理机构、评标专家,都需要慢慢成长,这个成长过程中哪一方出现缺口都不行,需要时间慢慢把各个方面规范起来。还是要靠我们大家自强不息。你要靠国家领导,千头万绪的事情太多,很难管得到这里来。也不要轻视评审专家在宣传方面的作用。这两年一些大学邀请我去讲课,也传播了一些政府采购的政策,同时也切实看到采购单位对政府采购制度的需求还是蛮大的,他们需要了解政府采购相关情况。我们这些“游击队”也能发挥一些作用的。
王丛虎:省长市长应多关注政府采购
目前被媒体曝光的一些“天价采购”,其实从根本上看不是政府采购本身的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存在,政府采购制度不过是使这些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从现代采购学和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毫无疑问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大方向,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当然其间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怎么样树立形象呢?除了采购部门努力外,特别需要各地的省长、市长来关注。要扭转政府采购、乃至政府公信力下降的问题,必须从高层的角度引起足够重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注定向前、不可逆转的过程,是建立透明政府、服务性政府的必然路径之一,政府采购要取得社会的正面关注,防范采购风险,必须首先取得高层领导的关注。政府采购的专业媒体可通过采访主要领导的方式,引起高层领导以及社会舆论的正面关注。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政府采购的公关管理。
陈著朋:直面问题 解决问题
对于树立政府采购形象,规避风险的问题,我觉得首先出现问题没必要大惊小怪。出现质疑、投诉、负面报道是非常正常的。当然,出现问题谁都不愿意看到,但既然问题出现了,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并研究如何规避问题再次发生的可能。出现的原因之一是确实存在违法采购、不规范采购等现象。原因之二是民众对政府采购不了解,大家可能只看价格不看别的。但是政府采购肩负了很多社会职能,要考虑的不光是价格,还要引导环保、自主创新,等等。
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人员素质需要逐步提高。这其中主要包括中介机构、采购人和部分评审专家。因为有些专家对政府采购不是很了解,比如他不知道采购人需要采购的商品现在国内有没有,有些专家对政府采购法律就没有理解,评标过程中出现问题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只是迎合采购人的偏好。此外,《政府采购法》提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怎么去更好实施,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国平:依法行政是最好对策
我们要建立法治国家,一切事情依法行事即可。对于出现的投诉也好,诉讼也好,没有必要过分地担忧。有负面的评价,未必是很坏的事情,关键是这个评价是否符合真相。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好多负面的评价来源于采购“高标准”,既然提到“高标准”,个人认为就有一个“采购标准”的问题,但现实恰恰是这个采购标准缺失。
制定标准是比较复杂、比较难的事情,但难不代表我们可以不去做,恰恰相反,我们应该一步一步地完善它;从中央到地方,要一步一步地明确。标准出来以后,是否高标准自然而然就有了答案。至于“高价格”,我倒是觉得如果确实是工作需要,可以采购这些产品。反过来说,如果因为设备不能满足办公需要而耽误工作,百姓们也会有不满。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政府采购战略:抓住社会转型机遇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