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河北武安:“文化+旅游”探索美丽乡村建设

作者:范世辉、曹国厂 发布于:2017-11-13 11:05:2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2电:  在距离河北省武安市城区17公里的磁山二街村,一条集历史文化展示、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帮文化街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千米之外,就是浓缩了我国新石器时期代表文化之一的磁山文化博物馆。这些既能展现当地文化,又能吸引游人的文化设施,近几年在武安多个乡村拔地而起,背后反映出的是武安正在走一条以特色文化为抓手,以旅游为引擎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给每个村子都找到文化符号


  武安是河北邯郸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太行山东麓。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便因钢铁、煤炭资源丰富逐渐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工业重镇。


  但工业重镇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武安自汉初便已设县制,建城史有2000多年,拥有磁山、商帮、红色、戏曲、冶铁、民俗等六大特色文化,其中磁山文化更是证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鸡和种植粟、核桃的国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把它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用文化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武安市委书记魏雪生说。


  2017年上半年,武安市农工委联合多个部门组成文化调查团,深入到武安的各个村落,走家串户,挖掘每个村子里正日渐被人淡忘的传统文化,以明确每个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定位。


  在地处太行山深处的楼上村,调查团发现村里不仅有村民业余组织的平调落子剧团,还有年久失修的演出剧场;在邵庄村,他们发现了诸多代代相传的书法作品;而在大水交村,大量抗日战争时期颂扬革命英雄的牌匾重见天日。


  因此,楼上村在武安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被定位成了山居戏乡、平调落子戏曲小镇;邵庄村则变为了书法小镇;大水交村成了抗日英雄村。


  以点带面确保一个村都不落下


  在美丽乡村建设伊始,武安坚持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置于美丽乡村整体规划之中,借助旅游来盘活乡村文化资源,让文化兼具公益和商业双重属性。


  在对位于东太行景区的楼上村“山居戏乡”的整体规划中,既有向大众传播戏曲文化的平调落子博物馆,也有收费性质的戏曲剧院,还有与之配套的戏曲文创产品以及茶馆、咖啡馆、农家乐等。


  当然,并非所有村子都像楼上村一样,拥有紧邻东太行景区的绝佳地理位置。对那些区位条件不太好,文化特色也不明显的村子,武安则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方式。


  为此,武安将全市范围内的村子按照旅游定位打破行政区划重组,划分成了伯延、贺进、冶陶三大古镇和太行长寿村、朝阳沟、白沙、磁山、兰村、洺湖六大片区。


  其中伯延古镇的打造方向是“品古镇文化,享农事体验”;冶陶古镇是“走进传统村落,触摸传统文化”;贺进古镇则是“览太行风光,赏明清古韵”。


  太行长寿村片区的定位是“养生福地”;朝阳沟片区是“传统村落与知青文化”;白沙片区是“新时代,新农村,新生活”;磁山片区是“磁山文化和商帮文化”;兰村片区是“民俗特色小镇”;洺湖片区则是“休闲湿地”。


  “每个古镇或者片区都有1-2个核心村,只要核心村发展起来了,就能辐射带动整个片区的发展,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不落下一个村。”武安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统战部长李树明说。


  三种模式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


  和很多地方一样,武安的美丽乡村建设也需迈过最难的一道坎——资金。“武安总共有500多个行政村,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覆盖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如果没有资金,美丽乡村建设就很难进行下去。”武安市委农工委常务副书记王来斌介绍说。


  为解决这一问题,武安根据全域所有乡村的发展现状,摸索出了三种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


  “政府助力,自主建设”模式。针对像磁山二街这样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较好、拥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村,主要依靠村里的投资建设美丽乡村,市政府帮建个别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对一些投资较大的项目给予适当补贴。


  “村企共建”模式。针对一些本身已拥有丰富旅游资源、且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子,鼓励其积极引入社会资本,通过招商吸引企业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


  “政府主导”的模式。主要面向像楼上村这样经济条件不好的村庄,由武安市政府引导和承担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


  “目前这三种模式在武安的美丽乡村建设中都有采用,每个村子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建设模式,这也保证了武安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李树明说。


  截至目前,武安首批建设的24个美丽乡村中,楼上村的建设进度最快,项目已完成90%,其他村也都预计在今年年底全部建成。2018年,武安还将把美丽乡村的建设范围扩大到101个村。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