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安故宫”工程 助力故宫经受连续降雨
作者: 发布于:2016-07-27 11:52:56 来源:来源网络
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遭遇长达55个小时的降雨天气过程,是2016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为多年所罕见。但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和强大排水能力,这不仅是古人建筑营造的智慧与匠心,更是今人保护遗产的执著与悉心。
北京:“平安故宫”工程 助力故宫经受连续降雨
开展防洪排水系统研究
故宫的防洪排水系统已经经历了将近六百年的时间,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改建和维修,需要经常研究目前的功能状况。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启动了故宫排水系统专项课题研究,为故宫排水系统的科学管理和利用打好科学研究的基础。每次降雨过程都是最好的发现问题时机,故宫博物院利用雨季,投入专业人员,到现场记录排水情况,绘制并汇总全院积水点分布图。根据分布图更为全面深入地分析积水原因,研究综合解决方法。
故宫排水系统专项课题研究中,故宫博物院专家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区域原有的古代雨水系统,经过不同朝代叠加的建设活动,而有所损坏或难以发挥原有功能,就此提出修复方案,进行功能恢复。但是总体来看,经过重新修建的部分比例很小,主要在原来没有排水系统的位置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线,大约占总量不到10%,大多位于故宫的边缘地带。因此可以说,目前故宫博物院的排水系统基本是采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统。
故宫的排水系统研究除了众所周知的排水渠道外,还计划对故宫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面铺装的渗、滞和透水能力进行研究,最终评估其绿色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海绵能力),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对故宫整体排水能力有全面和科学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对海绵城市的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开展古代排水系统调查
现代的气候特征,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使建造于古代的故宫排水设施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古代雨水系统能否满足当前的雨水量排放,成为重点监测和研究的问题。
2015-2016年,故宫博物院开展了古代雨水系统试点区域调研项目,此次调研项目范围包括西六宫部分区域(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所在院落),养心殿及乾清门前广场区域(养心殿院落及乾清门、隆宗门前广场整个区域)。初步评估结果显示:调研区域内各类雨水口共64个,形式分为七大类: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单孔立式无格栅类型,占总数的53%;其次是双孔立式,占25%;带格栅的仅占11%。调研项目分析了每一处雨水口的过水面积功能和状况。并按照目前城市所用格栅式雨水口的设计要求进行折算,单格面积几乎全都超过了设计规范所建议的最大值,因此现有故宫内这些区域雨水口结构尺寸,均可以满足雨水排放的要求。
保护古代排水文物本体
紫禁城古代排水设施是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和故宫古建筑一样得到精心呵护。为时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保护修缮工程将古代排水系统保护纳入其中,正在稳步推进实施。故宫博物院通过与古建筑维修工程相结合的方式,对雨水系统进行维修保养。2014-2015年,故宫博物院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开放项目维修时,对三个区域的雨水系统也进行了整体保养修缮。在此次大雨中,这三个区域排水管线均运行正常,未发现堵塞现象。
故宫内的明、暗雨水沟可以分为石质和砖质两种材质砌筑而成。相对来说,石制雨水沟更加结实耐用,所以一些保存较好的盖板沟和暗沟都是采用全石制建造。同时,也有大量的砖砌雨水沟,甚至还有砖石混砌雨水沟。这些都是历朝历代改建维修的历史见证。因为古代青砖质地较好,现存很多砖砌雨水暗沟依旧保存较好,可以正常使用。2014年故宫博物院对东六宫区域排水系统进行修缮,包括对管道维护保养、更换残损构件等,通过修缮能够保证这一区域排水管线的畅通。在此次大雨中,东六宫区域未发现积水现象。
完善排水系统功能
随着故宫社会功能的增加和强化,在保护和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同时,需要建设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实现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建设。目前故宫博物院内部排水系统已经形成雨污分离的两套排水系统,污水系统是同市政管网相连的单独管线,排水系统仅用于排除雨水。同时,紫禁城宫殿建筑密集,路面多为砖石铺设。几十年来,大量地面铺装改为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不利于排水和渗水。故宫博物院从2015年开始逐步将全院的水泥地面和沥青路面改为砖石材料的传统建筑材料,不但使景观环境得到改善,更使排水和渗水功能得到加强。
故宫博物院正在实施的“平安故宫”工程中,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力图在确保安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对现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实现优化管理,方便维护和检修,以期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以完善、先进的基础设施为故宫安全奠定坚实基础。其中通过疏浚、整理原有排水系统,精确核算排水能力,做好防止倒灌措施,充分发挥排水系统的作用。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