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宜居城市不应拒绝野草

作者:熊建 发布于:2016-05-18 16:54: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宜居城市


  虽然建了许多公园和绿地,但设计精神上重观赏,轻实用,谁都不让进,又有何益?


  周末带孩子去城里的公园玩,挺大一片草地,围着,不让进。旁边插个牌子,上写“小草微微笑 请您绕一绕”。


  孩子想进去玩,当大人的也想。回忆起小时候在老家,河边杂草丛生,一帮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都是草,为何有的能踩,有的不能踩呢?


  能踩的是野草,这是与土地最相适应的植物。草本植物因为柔弱,更容易被园艺化,在传统园林中,最被扭曲的就是这一部分。驯化的草皮,光鲜却大量耗水,不让人亲近。野草却是做贡献的,是生产的,耐寒耐旱,饱含生物多样性。


  这些年的城市建设中,有一种倾向,排斥野草,追求所谓的高雅、美丽,追求白色的皮肤(玻璃幕墙)、时髦的打扮(畸形建筑),形成一副千金大小姐的形象,触碰不得,一碰就坏,维护成本还高得不行,娇滴滴的。


  在这种思路指导下,城市中虽然造了许多公园和绿地,但设计精神上重观赏,轻实用。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造大量供观赏而不可以进入的花坛和草坪。


  有人可能说了,这样才叫现代化啊,这样城市才好看啊。如果这种现代化是建立在高能耗、不亲民的基础上,那么不要也罢。如果这种好看是建立在浓妆艳抹、矫揉造作的基础上,那么不看也罢。


  古代造城,水在城中,城在水上。现在,下雨的时候要排水,干旱的时候要洒水,有些拧巴不是吗?土地不是原本就具有蓄水调节的作用吗?让自然这只无形之手发挥效力,不是比建各种高能耗的工程,要更划算吗?


  浙江台州有条永宁江,过去水利部门建造水泥防洪堤,本意是防洪,结果发现,一是不美观,二是水牛无法下堤喝水,于是叫停工程,采用生态的方法,看水能淹到哪儿,把会被淹的地方留作湿地、公园、稻田,把河道恢复成让植物可以生长、青蛙可以产卵、鸟儿可以栖息、水牛可以下水的地方。多年过后,这里变成野草的天堂,无需施肥、灌溉和修剪,洪水来了可以泄洪,人更安全了,城市更宜居了。


  让野草在城市中生长,让生态成为城市规划的主旋律,或许才是宜居城市的真谛。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8日 14 版)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