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礼:保险业与文化产业合作的八个纬度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2月7日讯(记者 魏金金)12月6日,2018中国文化金融峰会暨首都文化产业投融资年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副主席、党委副书记周延礼就金融保险业服务文创产业发展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发挥独特的社会经济作用,例如在文创产品制作、营销和市场开发、推广方面,发挥经济补偿、资本运作和风险管理等作用。因此,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保险业义不容辞的职责。
论坛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早在2010年12月,原文化部与原保监会就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109号),其中提到:高度重视,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开拓创新,大力开发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优化管理,提升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险服务水平;改进服务,发挥保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融资功能;加强协调,建立保险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机制。同时,原文化部、原保监会还确定11个险种和3家保险公司作为首批文化产业保险试点,标志着保险支持文化产业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14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险、物流保险,探索演艺、会展责任险等新兴保险业务。”
目前,文化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难题。周延礼认为,文化企业轻资产的特性,包括抵押担保不足,盈利模式不明确,都严重制约着文化企业的更快、更好地发展。“结合我国保险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保险业应该在文化产业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提供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来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问题。随着保险业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保险业在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当中,还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在周延礼看来,保险业与文化产业结合后,可以形成以下合力:
一是保险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多环境、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保险可以对文化产业提供特别定制的保险产品,随着文化产业海外市场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很多保险公司已经都开始为文化产品提供特别定制保险产品”;
二是发挥保险功能,改善文化企业外部融资条件。“文化产业中小企业较多,自身抗风险能力较低,很难获得外部融资。如果有了保险参与,使中小文化企业风险能够有一个适当全面保障,企业自身的融资信用等级就会相应提高,这样可以改善企业外部融资环境”;
三是保险资金参与文化产业直接融资。“2017年中国保险资金规模超过16万亿,保险资金需要较高的投资回报,而文化产业处于高速发展期,有很多可以对接的(项目),资金需求量大,且投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双方在直接投融资方面有着强烈的需求”。
对此,周延礼认为保险业可以通过以下八个方面与文化产业进行合作:
一、投资文化产业发行债券;
二、投资文化企业股权,投资文化产业发展,共享文化产业发展的成果;
三、投资文化产业、合作组建文创基金;
四、文创企业与保险机构合作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五、保险业可以针对文化产业专门的风险类别,从多元化的角度为文化产业产品设计提供全面保障;
六、拓宽视野,学习借鉴国外保险同行在文创产品与服务的有益尝试;
七、结合我国文创市场实际,探索中国特色的文创保险产品。“特别是在常规保险基础之上,针对文创产业的特点设计出专业保险产品,比如说影视类、艺术品修复师类的职业保险,提供分保合作机制,探索适合文化产业新的保险产品”;
八、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政府和政策支持长效机制。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