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潘利国代表:让社会化养老“青春永驻”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利国认为,当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养老保险、医疗康复、家政服务等方面。他建议全国人大把推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为监督工作重点,适时听取国家部委相关专项工作报告,促进政府加快构建与百姓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元化服务需求。
养老问题自然也是这次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市长王诚代表建议,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将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点结合起来,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核心,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具体而言,应当发展县区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三级中心,实现区域内社区养老服务统一标准和运营。
“空巢老人”“未富先老”等构成中国式老龄化社会。有关资料显示,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并有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将成为老龄化程度最高国家。还有数据显示,中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无人照料,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进入老龄社会,赡养老人既是家庭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社会化养老机制逐步形成,但就目前来讲,尚不完善。依赖亲情的家庭式养老恐令很多家庭“杯水车薪”,脱离亲情的社会化养老又缺乏“家庭温暖”。“中国式养老”首先要基于国情,着眼当前、放眼未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亲情的温暖与社会的力量有机结合,实现“1+1>2”。鉴于此,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的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最大公约数”。
“国标”上路,标志着社会化养老按下“快进键”。2017年12月29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国家标准,健全了养老机构标准体系,为进一步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供了指引。无论是从“夕阳产业”的健康发展,还是从激发“银发经济”的活力,都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创新改革,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养老之路。“国标”将是一个新起点,将引领规范养老服务与创新养老模式一起前进。
亲情工资,“薪”鲜养老。一些地方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方式,如江苏南京推出“家属照料型”模式,子女、儿媳在家照顾卧床不起的父母公婆,政府也可以给其发月工资,就让人感觉很新鲜。此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也在一些地方推开。2014年9月,财政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相关的项目。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这一块,还存在着很大的改革和探索的空间。
让社会化养老“青春永驻”,让多元化养老“永远年轻”。从政策层面上讲,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多保险的养老体系,并制定能够调动与发挥自主养老潜能的机制;从个体角度看,需要主动作为,提前谋划,这是对自己负责,对未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