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加快构建社会服务养老体系
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银发浪潮”扑面而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给我国未来繁荣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10月28日,重阳节,记者走进部分居民家中和养老机构,了解南昌市社会服务养老体系建设现状。
今年68岁的市民范慧秀家住西湖区朝阳片区。当记者来到她家时,范阿姨正安静地坐在阳台上读书。范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一名退休教师,子女生活在外地,居家养老是她选择的养老方式。“年轻的时候,我一个人呆习惯了,不喜欢热闹的地方,现在身体还硬朗,等以后年纪大了,就去女儿家里住。”范阿姨说。
“目前,全市的老年人养老观念主要倾向于选择居家养老,这部分人多数分散居住在各自家庭中。”据市老龄办主任杜强介绍,良好的居家养老不仅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更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社区、养老机构如何把养老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是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建立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公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并通过开设‘平安钟’、‘一键通’、老人手机等方式,让老人们享受信息化养老服务。”杜强告诉记者,为了加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南昌市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和课程,培育养老服务专业型人才,并依托高校、职业院校和大型养老机构等设立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实施“养老护理员素质提升工程”,使养老服务人员取得职业技能资格。
居家养老的模式深受广大老年人喜欢,但机构养老又是怎样呢?在不远处的西湖区社会福利院里,记者看到另一番场景。
80岁的胡光华今年5月和仅比她大1岁的姨妈付云娇一同住进了福利院。“这里吃得好、住得好,打牌、唠嗑、锻炼都和好朋友在一起,现在的敬老院条件好了,老人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胡光华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养老机构越来越智能,选择在敬老院养老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现在社会压力这么大,孩子上有老下有小实在不易,作为老人就尽量不给他们压担子。敬老院里都是年纪相仿的姐妹,我们开心,孩子也放心。”胡光华说。
“目前,南昌市大多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的服务内容还仅限于提供场所、生活基本照料、卫生保洁等基础服务内容,不能满足老人们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存在服务内容和养老服务需求错位的现象。”杜强认为,服务设施欠账较多、设施运营管理问题突出、专业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是目前南昌市养老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南昌市将建立试点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争取市、县区财政加大配套资金力度完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护理补贴制度、政府购买服务等相关补贴制度。加大政府投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同时,建立全市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库,明确各地年度建设计划,并将此纳入市、县(区)级民生工程体系,采取市、县(区)两级财政按比例分级负担的方式,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建设进程,进一步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在走访的过程中,记者还听到一些这样的声音。
“我也很想去敬老院,但是儿子、女儿怕脸上无光,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我们只能在家里养老。”家住东湖区的赵细妹表示。
“我退休前没有工作,退休工资一个月只有一千多块钱,付不起敬老院的费用,只能在家里养老。”青云谱区居民李丽芬告诉记者。
“在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新征程中,可持续发展是重点。南昌市将进一步探索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长效发展模式,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融合发展。”杜强告诉记者下一步,南昌市将出台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扶持政策和管理制度,落实全市新建居住(小)区按标准配套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全国统一的养老公益服务专用电话号码“12349”和“一键通”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为高龄老人、低收入失能老人免费配置“一键通”电子呼叫设备。
同时,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能力,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推进医疗资源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让全市居家老年人获得更加便捷的医疗资源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