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海东开展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纪实
如果把养老事业比作一首流淌在河湟大地的乐曲的话,那么这些从福利院中飘出的孤寡老人的歌声、高龄老人享受到上门服务的暖心画面、发生在养护中心里夫妻甜蜜相伴的故事……就如一个个跳跃的音符,澎湃激荡,直抵心灵,串起了海东养老事业的华彩乐章。
海东,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曾经商贾往来,车马粼粼;如今,在“一带一路”的召唤下,焕发勃勃生机,一派春暖花开。
海东,作为共和国最年轻的地级市,新丝路上的节点城市,在各项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同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迫近。目前,全市人口173万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21.7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2.6%。老年人口年均增长3.3%,预计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超过24万人,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
“十二五”以来,海东各级政府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万千老人构建养老场所。累计投入4.9亿元建设各类公办养老服务机构24所,民办养老机构3所,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24个,农村互助幸福院613个。
从2014年底起,通过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3.3万名经济困难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惠民政策。政府购买养老服务资金达6990万元,撬动了居家和社区养老市场的快速发展。
2016年,海东被确定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医养结合试点地区。这无疑是一缕春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为海东养老事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开创新的天地。
居家养老老人有需求上门来服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老,老有所依,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海东大地,许多城乡高龄、空巢、独居和生活困难的老人,不但在生活上缺乏照料,在精神上也倍感寂寞,需要呵护关照。海东市开展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代办服务、精神慰藉、紧急救援等方面的服务,被广大老人形象地称为“家门口的福利”。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积石镇东街村86岁的祁艾老人,因腰椎残疾,行动不便。儿子儿媳又常年出外打工,照料老人的担子落在老伴付永兰的身上。从2016年1月,祁艾老人被确定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对象后,惠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员工陕永刚每周都上门服务,给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买药理发、维修水管,“他们随叫随到,帮了我不少忙。自己的娃娃都做不到啊!”付永兰感慨地说。
陕永刚和同事马玉华负责积石镇172户老人的服务工作。他们每月看望每个老人4次以上,服务满意不满意由服务对象说了算,这要求他们一定要让老人满意。目前,该县三镇六乡的2441名老年人享受到了居家养老服务。惠康居家养老中心员工除做好份内的事外,还积极开展爱心帮扶活动。6月13日,为全县512名贫困老人送去了米、面、油等价值14余万元的爱心物资。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既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家政服务的独特养老方式。不仅能改善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生活品质,而且能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使家庭成员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小投入带来大效益,因此广受欢迎。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如今,在河湟两岸,由民政部门牵头,市场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日渐成熟。2016年,海都公众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成为海东市首家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承接主体。在其带动下,孵化了80家养老服务组织,培养服务人员2100名,建立了以呼叫中心为核心、居家服务网点为依托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3.3万名困难老人享受到了个性化的居家养老服务。
海东市在探索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模式上,打造了乐都区“公建民营型”、平安区“幸福互助型”、互助县“医养融合型”、循化县“民办公助型”的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活动有场所心理得慰藉
通过政府购买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引入第三方进入社区,让居民在社区里就能享受到良好的养老服务,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在城镇,以社区为重点建设日间照料中心,推进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使部分特殊困难老年人和社区高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由简单的生活照料逐步向医疗康复、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部分社区配备了“一键通”呼叫器,实现了快捷呼叫、精准服务。
6月16日,在乐都区寿乐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里,老人们或接受按摩,沉醉其中;或三五人棋盘争霸,激战正酣;或挥毫泼墨,切磋书法;也有的老人只是感到孤独寂寞,来这里和别人叙叙旧、拉拉家常……从去年9月份起,由怡心老年协会组成的服务队,为老人们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73名老人分别享受到了标准为150元和标准为60元的服务。社区主任付书辉说:“今年有很多老年人想要过来,但场地太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啊。”
在农村,积极探索以“村级主办、互助服务、社会参与、政府扶持”为内容的养老服务模式,建立村级互助幸福院,为农村孤寡、高龄、留守老人创造相互帮助、相互关照、消除孤独的生活环境。在海东市较早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平安区,以互助幸福院为依托,把在家有孝心、在村有威信、服务有热心的妇女充实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又受到老年人欢迎。
仲夏的黄河谷地麦浪摇曳,瓜果飘香。在化隆县群科镇雪什藏村的幸福院里,老年人早晚跳舞健身,上午下棋娱乐、曲艺弹唱,中午可吃上一顿免费的午餐。大家其乐融融,和谐而处。
目前,海东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4个,互助幸福院613个。这种集中服务模式,为周边居家和社区老年人提供就近、就地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了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如同清晨的一抹彩霞,照亮了老年人的心田,为他们安度晚年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机构养老集中来供养生活得保障
爱是我们共同的语言。许多处于贫穷边缘的老人更需要雨露的滋润。
近年来,海东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敬老院、福利院等养老机构28家。在建的养老示范基地、养护院等10家。这些设施建成后,养老床位将达到324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23张。目前,全市养老机构中集中供养城乡“三无”人员613名。社会福利院、敬老院的兴办运营,为农村五保老人、重度残疾人及城镇“三无”人员带来了爱的福音,解决了他们的生活照料问题,为他们安享晚年提供了有效保障。
银发须髯的钱满良老人居住在巴燕镇缠么村,膝下无儿无女。虽说每个月有几千元的五保供养金,但一个人的日子还是很无奈。做不上饭时,他拄着拐棍到镇上买馍馍凑合。去年7月份,入住化隆县如家敬老院后,生活变样了:茶饭端到房里,衣服有人洗了,生病了护理员照顾吃药打针。一个月后,老人就把拐棍扔掉了。现在的他,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大家说他整个儿换了一个人似的。
院民赵万花也已近古稀之年。自从老伴去世后居无定所,颠沛流离。如今,在敬老院里住上了敞亮的新房,心情颇为开朗,整天都笑呵呵的。在5月份院里举办的活动上,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共产党好》的赞歌。
大爱无疆,大音希声。
这些分布在海东各地的养老机构,为困顿的弱者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为他们营造了温馨的晚年生活。
这几年,海东市大力扶持民间资源开展民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引导企业或个人开办养老机构,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帮扶。对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运营后每张床位给予5000元补助;对已投入运营的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公建民营”的养老服务机构,在建立对其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质量、服务满意度等综合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实行按人补贴制度,为入住的困难老人每人每月给予500元、一般老人180元的补助,走出了一条“民办公助”的新模式。
乐都区积极探索民政资产社会化运营模式,把高庙、洪水、瞿昙3个乡镇敬老院交给社会组织经营管理,在民政部门的监督下开展运营,吸纳辖区城乡“三无”老人、优抚对象和有需求的老年人入住。社会组织对敬老院负有经营权,并通过星级评定活动,提升管理质量和服务水平。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模式,有效解决了政府在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过程中资金不足、理念单一、管理人员缺乏等一系列问题,也改变了政府资产建设易、管理难的现状,开创了养老工作的新局面。
在探索机构养老的道路上,目前,海东全市有13家养老机构以“公建民营”方式运营,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赢得了良好的效益。
医养结合看病不发愁健康度晚年
“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东晋诗人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历史的车轮来到今天,海东各级政府正在勤政务实,身体力行,为我们践行这一美好的诺言。
养老服务让老人吃好、住好只是其一,让得病老人及时得到诊疗,按时康复训练,颐养天年,是养老事业追求的更高目标。
去年以来,海东市抓住开展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契机,坚持把医疗和养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让他们乐享晚年。
民和县川口镇红卫村的五保老人张择冰74岁了,因患有直肠癌,身体非常虚弱。年事已高的老伴戈天资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伺候病人,换药洗浴,都靠她一个人,“那几年,把我也累垮了呀!”她动情地说。自从他们俩入住民和县医养中心后,有护士专门照顾张择冰老人,按时诊疗,加上中药调理,康复训练,老人的身体状况日益好转,一年来人也胖了5斤。现在夫妻二人,每天散步锻炼,积极参加中心组织的活动,可开心了。闲暇时,张择冰老人发挥园艺专长,帮助员工把院子里的花坛修葺一新。
民和县医养中心从每位老人入住的第一天起,就进行全面体检,开展健康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然后进行分级护理,做到“对症下药”。结合医院在中医治疗方面的优势,开展了拔火罐、针灸等康复治疗,推行中药膳食保健疗法,定期为老人讲解预防疾病常识,做到了把“养”字做踏实,把“医”字做完美。
化隆县如家敬老院也与县福利医院开展合作,探索“医养一体化”的新路子,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放在首位,将养生中心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相结合,从而实现“健康养老”。
如今,海东六县(区)建立了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亲密合作”。整合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养融合服务体系。民和医养中心设置床位112张,由县中医院承接,收治护理54名老年人;民和、乐都、化隆和循化4个县综合医院设置85张老年病床,抽调医护人员,确保入住老年人得到便捷有效的医疗救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互助县恒生养护中心投资3亿元,新建床位千余张。此外,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依托社区各类服务和信息平台,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与11万老年人签约服务,提供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健康管理等基本服务。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签约率达60%。
如今,海东织就医养结合的大网,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障,真正让他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至高境界。
尾声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自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海东市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印发《海东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出台从资金管理到服务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夯实基础,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
在2017年召开的市委二届二次全会上,“全面启动健康养老城规划建设,建设万张床位高端养老商住小区和万户低层养老庭院项目”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海东养老示范基地二期项目也加紧建设之中,投资9696万元,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设置床位580张。一个现代化的养老基地日见雏形,建成后将有效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为青海养老事业打造一个模范样本。
6月22日,在国家民政部、财政部召开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中期评估汇报会上,海东市的工作得到与会专家的首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居家和社区养老事业的大发展,需要各地各部门从细节入手,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海东市民政局局长马德拉说:“海东市自去年被确定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以来,创新理念,落实责任,按要求分步骤完成试点工作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后,将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全覆盖、多层次、多主体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再上新水平。”
风正一帆悬,潮平两岸阔。
今天,从河湟两岸到大阪山麓,从政府行为到社会力量,全力推进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的共识已经达成,大家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夙兴夜寐,忘我工作。
一轮朝阳在河湟大地喷薄而出,云蒸霞蔚,光芒万丈,沐浴着万物众生;海东养老事业也伴随着党和国家的惠民春风,竞相绽放,姹紫嫣红,必将创造灿烂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