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厦门集美将新增16家社区书院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方式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文化类节目的火爆令人欣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拥有巨大的魅力。既然传统文化“大有文章可做”,要怎么做才能贴近生活,在群众中普及推广?在集美,就有这么一些散发着书香气息的“社区书院”,在大家眼中,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书院。
去年7月,集美区的康城、黄庄、滨水三个社区被列入厦门市社区书院建设试点,通过引入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社工管理等方式创新书院管理,培育、打造出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精品书院。3月9日在集美召开的社区书院工作总结推进会议上,厦门市委文明办副主任林勇鹏表示:“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打造社区书院,形成独具特色的‘集美模式’,其经验不仅对本区具有指导意义,对全市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据介绍,2016年,集美区在厦门市率先出台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并出台《集美区社区书院管理办法》,理顺书院运行管理机制。此外,集美区还鼓励引导各书院根据各自特点精准定位,打造精品,贴近群众需求,深受群众喜爱。根据社区书院信息管理平台统计,截至今年1月,集美区社区书院已开展课程达407门,书院学员签到人次总计10162人次,签到学员人数总计有3841人,活动累计560场次,受益人群达21224人次。今年,集美区将新增16家社区书院,让书香浸润这个百年学村。
改变:居民共享文化大餐
集美区康城社区的居民老陈于前年从老家江西搬到集美与儿子长住,去年以来,随着社区书院的出现,他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邻里之间不熟悉,见了面都不好意思打招呼。现在就不同,大家经常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学习,已经像老朋友一样了。”
康城社区书院于2015年7月2日正式揭牌成立,是厦门市25家试点社区书院之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致力于为居民量身打造社区综合型发展平台,满足辖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书院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召开会议等形式收集居民的意见,根据居民的需要开设了育苗课堂、花蕾课堂、青年课堂、耆彩课堂四个常设讲堂,为辖区的幼儿、少年、青年、老年、家庭、社区组织等群体提供早教指导、成长辅导、家庭教育、科普学习、创业交流、技能提升等六大类的课程。
“滨水社区书院紧邻华侨大学,去年,书院充分利用地理优势,积极培育高校及社区内社会组织,打造出‘校地共促共建’特色课堂。”滨水社区书院社工郑晴晴表示,目前,书院已经与华大、集大、诚毅学院等多家高校签约共建。
从社区居民不理解,到成为大家的贴心人。“每个年龄层的居民都可以在书院找到自己的位置。”试点社区书院的工作人员表示,通过书院搭建平台,居民由前期“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积极参与”,由原先的“偶遇”参与“到现在的“有计划”参与,由“请进来”也变成了“我要来”。社区书院不仅为居民带来文化大餐,使其乐在其中,更是让社区建设从“生人社区”向“熟人社区”转变,甚至变为“家人社区”。
创新:专业社工运营管理
目前,厦门已建成1家市级书院总部、6家区级社区书院指导中心和25家市级、34家区级试点社区书院。
社区书院如何运营才能更加有序,活动如何组织才能保持新鲜度,让居民主动参与?通过包括康城、黄庄、滨水三个试点社区的探索,集美区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模式:引入专业社工对书院进行运营管理。
2016年6月,康城社区书院项目运作采用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方式,引进集美区和欣社工服务中心承接社区书院管理运行、制度建设、课程设置、服务宣传、服务开展等工作,积极整合市、区、街道各级优秀资源。目前,康城社区书院从教学场地建设、科学管理书院运营、整合资源促进广泛参与、学员需求分析到课程生成、书院发展标准化建设等五个方面,初步探索了康城社区书院“12345”运行服务管理模式。
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凤山书院是灌口镇有名的文化地标,具有独特的人文历史底蕴,2016年成为社区书院后,引进集美欣立社工服务中心管理书院,扎根社区,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开设闽南童玩童谣等特色课程。同时,书院还培育了300多人的“凤之彩”志愿服务队和100多人美丽乡村艺术团,依托书院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深受居民的欢迎。丰富的课程和精彩的社区活动,全面的激发了社区活力。
滨水社区书院的成果同样具备说服力。在创新社区治理实践中,为了把创新治理的理念引入社区文化建设,滨水社区于2015年10月份启动了社区书院建设工作。一年多以来,滨水社区书院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居民共同精神为办学宗旨,顺利打造出了一个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家园”。尤其是滨水社区书院于2016年6月份引入和欣社工承接服务项目以来,在区、街道、社区的领导下,各项工作取得良好进展,初步实现了学员、师资、课程教学等方面的规范管理。
“引入专业社工后,由社工全面负责书院的运营与管理,以及组织策划各项活动,各项服务宣传工作走上了正轨。”滨水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尤其是社工机构建立了书院微信交流群、QQ交流群,以及通过定期在社区书院平台推送服务课程,定期与社区、理事会汇报工作情况,及时收集相关组织、单位建议,“如今,已形成了‘书院建议有人提、意见有人听、建议有反馈、事情有人做’的良好局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