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政府购买服务
广西柳州:社区"和事佬"走上专业之路
社区民间纠纷移交给它,减轻社区负担,节约行政成本;群众有矛盾找它,身边人调解身边事,懂情况,专业易沟通,群众信赖。它是谁?就是广西柳州市和事佬说和事务所,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全新尝试。
柳州市和事佬说和事务所运行两年多来,成为该市维护辖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大大减轻了基层政府信访和维稳工作压力。
身边人调解身边事
年过六旬的冯伟兵老人,这两年多一直很忙碌。社区里有人吵架、年轻人走进思想死胡同、醉汉喝多醉倒路边……各种事情让冯伟兵忙个不停,有时甚至半夜都有人找他。
“原以为退休后没什么事了,没想到又有了一份工作。”冯伟兵指着胸前的工作牌对《法制日报》记者说。工作牌显示,冯伟兵是柳州市柳南区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的一名调解员。
2014年7月1日,在柳南区司法局、柳南区民政局和河西街道的共同推动下,和事佬说和事务所在民政部门登记成立,设所长一名,副所长一名,工作人员一名。在街道司法所的指导下,该事务所承接整个河西片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冯伟兵是受聘的首批调解员之一。
事务所成立之初,马上接到一个颇为棘手的任务:有人向跳广场舞的老人砸粪便。冯伟兵接到任务立即与同事到现场了解情况。原来这矛盾积怨在6月就埋下,楼上住有老师和学生,老师备课,学生考试,广场舞影响了老师和学生的正常休息。
“课要备,试要考,舞要跳,每一个人都让一步,跳舞有个时间段,中高考关系着孩子们的未来,舞暂停跳一个月。心里有气我们坐下来慢慢解决,不能随便扔粪便,这可是人格侮辱。”冯伟兵劝说道。第一次,不成功,冯伟兵换个时间继续调解第二次。经过三轮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
“大家都是老街坊,我们又是专业的调解员,解决矛盾可不能有困难就放弃,我们可是有‘案卷’的,必须调解成功才能结案。”冯伟兵说。
这第一炮打响后,拆迁户不愿搬、老人病了没法下楼、甚至身体不舒服帮忙买个菜等各种需求,全开始找上社区里这个说和事务所。
“刚开始业务繁忙,跑也跑不赢,过了一段时间大家熟悉我们的业务职能了,很多事群众也自觉了。现在情况好多了,感觉已走上正轨。”冯伟兵说。
柔性维稳生动实践
目前,在柳南区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持证调解员有170多人,无证、登记在册的调解员130多人。他们多半是“五老”、楼栋长、热心居民、律师等。
“我们吸收调解员的原则是‘就近化、本地化、本土化’,目前每个社区都有一支和事佬队伍,覆盖了整个街道。”说和事务所所长何建英告诉记者。
河西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河西司法所所长廖忠毛对说和事务所赞赏有加,“过去矛盾纠纷多,调解起来很费时,社区虽然有调解委员会,但力量分散。说和事务所是民间组织,专职从事调解,平时有培训,调解起来很专业。”
记者查看了说和事务所里的卷宗,平均每天1起案件,最多时1天30起。2014年共接案120起,2015年270起,2016年501起。调解完毕的案件卷宗经街道司法所初审后,向柳南区司法局按照调解难易程度为调解员申请不同报酬补贴。
柳南区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运作成熟后,柳南区鹅山街道也相继成立了说和事务所。街道党工委书记覃宝花告诉记者,根据街道办和说和事务所签订的协议,说和事务所除了矛盾排查化解,还承担关注群众突出安全隐患、及时反馈社区平安情况等功能,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现在群众都形成习惯,有纠纷找和事佬。
“说和事务所是司法所职能的延伸,是居民自治的一种方式。以前靠社区人员去调解矛盾,总有人不舒服。现在专业调解组织介入,是半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大家都信服了,大大减轻了社区工作压力。”鹅山街道革新社区居委会主任涂欢说。
说和事务所运转后,柳南区到信访局上访的人数在下降。“这是柔性维稳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也是党委、政府在基层关爱保障民生触角的延伸。”柳南区委政法委书记杨冬平说,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说和事务所在街道司法所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及时参与辖区民间纠纷的调处,做到矛盾纠纷件件有人问,事事得落实,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贡献。
探路政府购买服务
“河西街道和事佬说和事务所的成立,是柳南区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的一个新尝试,也是柳州市首家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运转的说和事务所。”柳南区民政局局长李凤举向记者介绍。
作为一名曾在司法行政战线奋斗过的民政局局长,李凤举一直有个设想: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孵化,激活民间力量,为党委、政府分忧解难。在经过一番调查考证后,他决定联手柳南区司法局将想法付诸实践。
一方面,社区一直强烈反映矛盾多,社区人员少,而调解又要占很多的时间,民政局希望从源头上解决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司法工作点多面广人少,要想把司法行政工作做好,司法局也需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比如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推动各项工作。
双方一拍即合。但经费怎么办?这是最令大家头痛的问题。一番努力后,柳南区民政局破例拿出经费对说和事务所最初阶段进行扶持,随后由司法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及街道办拨出一部分惠民资金,不定期组织说和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项业务培训,以及业务骨干参加市级现场调解观摩会。
如此一来,说和事务所由司法所进行业务指导,民政局负责组织建设,街道办事处负责项目推进。部门联动,各司其职。
如何确立说和事务所调解案件的效力也是一大难题,最终柳南区司法局拍板决定,调委会绝大多数业务由事务所承接,调解成功后由调委会盖章。如此一来,管理规范化,群众也感觉很正规。
“一定要专业化,这对说和事务所来说很重要。只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设计,高效规范的服务,才能支撑说和事务所走得更好更远。”李凤举说。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李凤举说,“不能一家垄断,我们还会尝试孵化另一家说和事务所,风格有变化,形成竞争。”柳南区司法局则表示,将进一步推广购买社会服务调解模式,争取3年内覆盖到辖区50%的(镇)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