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出资购买外来人员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有“中国皮具之都”的名号,在这个镇里的“日薪制”劳务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应聘求职。这样庞大的群体中,时不时可以看到社工的身影。
由广州市民政局立项,广州市和花都区两级财政拨款的政府购买项目——特大镇外来人员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让狮岭这个工业重镇第一次感受到社工专业服务的效果。经过近4年的努力,社工服务目前已经覆盖狮岭镇内的10间民办学校、4家企业、2个“日薪制”劳务市场以及11个社区。
服务覆盖工厂学校社区
“社工通过在学校、社区、工厂、劳务市场等建立服务站,为流动人口个人及其家庭提供个案介入、团队辅导、社区参与等公益性质的社会服务。”承接项目的广州市黄埔区优势力社会工作发展中心负责人张良广说,“我们把这些服务站称为‘幸福1站’,希望小小的服务站给服务对象带来幸福。”
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集中的学校,社工得到学校的支持,利用闲置教室作为服务场地,开展驻校社工服务。“不少学生性格内向,于是我们设计了‘成长话匣子’活动,请孩子们用小纸条给社工写信,再由社工回信,形成互相的交流,对孩子们进行辅导。”
对于工厂中的外来工,社工将服务送到他们身边。社工首先做通工厂负责人的工作,争取他们的支持。敲开这扇门之后,社工进驻工厂,开展员工关怀服务。后来,经过企业主之间推荐,社工服务又扩展到其他工厂。在劳务市场,社工摆摊设点,请求职的外来工填写职业评测问卷,帮助他们对工作做长远的打算和规划。
社工在外来工集中的社区里,不仅开展入户探访,解忧纾困,而且提供面向流动儿童的早期教育。此外,社工还链接了慈善资源,准备邀请大学教授、律师、会计师等到厂里给工人们举办公开课。
让服务对象产生积极向好的变化
社工主动介入个案辅导,有时会被看成“多管闲事”。实际上,只要坚持,不断地努力,会让案主(服务对象)产生积极向好的变化。社工在社区服务站值班时发现,一对学龄儿童经常在门外游荡玩耍。于是社工上前向他们询问,得知两个孩子是姐弟。姐姐9岁,弟弟7岁,他们从来没上过学,每天都到附近的体育馆玩耍,爷爷负责看管他们。
孩子的爷爷说,姐弟俩没读书的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没有领结婚证,两个孩子是非婚生子女,父亲一直没有回外地家乡为他们办理户口。孩子的父亲靠做临时工赚钱养家,但他也爱打麻将,每次挣点钱没过几天就输光了。
了解这一情况后,社工采取“危机介入”的方式,将这个家庭作为个案服务对象,跟进姐弟俩的户口和上学问题。孩子的父亲因为羞于面对社工,所以在社工多次提出面谈时都拒绝接受。但社工并没有气馁,并开始对两个孩子进行基本的辅导。社工每次辅导完,都给姐弟俩的父母发短信,告诉他们孩子的变化,并随之附上关于教育的建议。
经过社工的努力,姐弟俩父亲终于答应会尽快带孩子回老家办理户口,并且考虑让孩子们留在老家读书。
“经过社工的介入,这位父亲内心深深地产生了触动,使孩子们的命运发生向好的变化,这就是社工服务实实在在的效果。”张良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