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每年掏300万买“全承包”医联体服务
作者: 发布于:2016-08-14 09:13:01 来源:楚天金报
说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市民的印象是,有水平的医生不多。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简称经开区),一家新成立才一年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打破这种印象。今年6月,该中心对外招聘6名医生,竟来了66名报名者。这种磁石效应,让该区卫计局也感到神奇。从7月初起,楚天金报记者多次来到这家中心调查,以期揭开其中奥秘。
现场
大医院医生同步远程会诊
新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简称新民中心),坐落在经开区沌阳街新民路上,2015年5月投入运行。记者首次去用手机导航,输入该中心全名,很容易就找到了。
该中心一楼除了常见的候诊椅,还设有一张长桌,周围有一圈椅子,候诊的居民随手将携带的饮料和包放在桌上。上到楼上儿科防疫接种候诊区,不仅服务台和指引牌用上了鲜艳的色彩,还摆设了儿童滑梯等设施,几名家长正与孩子一起玩耍。不像在其他医院,儿科四处闻哭声。而中医康复部的病房,设计得像客房。随行的经开区人士说,这里不像是医院。
在远程诊室,两台电脑并排放在医生面前的桌上,两台电脑的主画面是同一张患者的胸片,其中一台电脑有画中小画面,小画面里的医生远在汉阳区的武汉市第五医院。原来这里正在远程会诊。坐在一边的患者,可以听到画面内外两名医生交流,也可以随时向两名医生讲述病情。
在专家诊室,65岁的消化科专家李一祥正给一名患者看病。他是五医院退休返聘医生,每周有一天来此坐诊。每周工作日,该院均有不同专科医生坐诊。
记者比较了这家社区服务中心与三甲医院收费,做一次CT,新民中心为120元,三级甲等医院为160元;一次DR拍片,新民中心为67元,三甲医院为120元;一次血分类检查,新民中心为23元,三甲医院为30元。新民中心的药价按政策执行零加成,即进价等于售价,而三甲医院会加一定差价。
新民中心主任刘家洲说,来这里的患者花一级医疗服务的钱,可以享受三级医疗服务。
揭秘
政府每年掏300万“买服务”
经开区财政局负责人王辉介绍,新民中心是一种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即中心的基建如征地、建房等,财政投入近5000万元,目前使用的价值1000万元的医疗设备,也是财政资金购买。然后,区财政以每年向50名医务人员、人均年支出6万元医疗服务为基数,测算出年支出297万元向五医院购买服务。
原经开区卫计局局长、现区管委会副巡视员樊勇安是这个项目的经手人和亲历者。他说,2014年10月,经开区与五医院签署协议,将全新的新民中心交由后者托管,成为五医院第7家医联体,也是全市唯一的一家跨区的医联体。
新民中心也是全市唯一的一家“全承包”型医联体,没有老医务人员包袱,所有的医务人员全部由五医院安排。这一点是与全市现有其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最大不同,即医改管办分离,是对过去各区新设医疗机构“增人加编(制)”向“以钱养事”的根本转变,为基层医疗事业单位改革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樊勇安参照经开区早前开设的沌口、沌阳、军山3家社区服务中心医务人员支出估算,区财政为新民中心每年少支出同类费用300万-400万元。而该中心使用的医疗设备,基本与三甲医院看齐。特别是花10万元拉了一条直通五医院的光纤专线,实现了与五医院专家的远程同步会诊。
刘家洲介绍,远程会诊可提前预约,患者各项检查的结果数据,可同步传给五医院,由五医院出检查报告。预约时间一到,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远程会诊。远程会诊时,有技师、主治医生、主任医生把三道关,确保不漏诊不误诊。
医院三级激励模式吸引人才
新民中心在五医院托管后,能招来合适的医务人员么?经开区卫计局办公室主任张莉此前并不看好。她介绍,别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区级医疗机构招聘,也很难吸引应届医科大学生,三甲医院的医生就更少了。此前区级卫生事业单位需要招聘44人,只有24人报名,到面试时又有4人没参加。
在今年6月,新民中心对外招聘6名医科人才,来了66名报名者。是什么吸引了这些人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在新民中心的医生。
曾靖,去年还在长春中医药大学读研时,就向五医院投了简历,当年11月被五医院招聘,分配到新民中心。对此,家里人也有逐渐接受的过程。据这名跨省读书的女医生看,东北地区对社区医院的财政投入相对较少,来医学院招聘人才的力度也不大,这方面武汉地方财政的投入要大一些。她也有其他同学被分配到武汉的其他医联体,有的医联体开成了三甲医院的分院,收费依然较高。
徐智敏,新民中心内科主治医师,37岁,随州人,2003年起在汉阳医院工作。2015年7月应聘五医院成功后,被分配到这边。她说:“我个人是十分愿意的。”她的理由是,去年一来就参加了五医院组织的全科医生培训,今年11月份就可以拿证了。
武汉市第五医院院长张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社区医联体确实存在难招人的问题。不过,政府正在加大对社区诊疗机构的扶持力度,如投入100万元帮助招聘专业人才。而五医院也制定了三个层级的激励模式,第一层级是合同制;第二层级是社区招聘的医务人员工作满3年,可以考试回五医院本部;第三个层级是轮训制,即3-5年有机会回五医院参加轮训半年,除了知识更新,更有晋级机会。
此外,张斌认为,虽然在社区工作的医生,工资水平难以与三甲医院看齐,但实际劳动强度也低一些。另一方面,五医院的社区医联体采取了绩效浮动,以护士年薪算,除了2万元基本工资,干得好的加上绩效可以拿到9万元,少的只有5万元。而不少社区机构只有4.6万元的年薪,其实是变相的大锅饭,干多干少一样拿,很难激励人。
瓶颈
基药目录待进一步放开
今年1-6月,新民中心门诊诊疗27531人次,出院近341人次,业务收入410.8万元。张斌对此评价,新民中心的门诊量,在五医院另一家老社区医联体3年才能达到。“我们到一名术后患者家回访,发现他因心梗做了冠心支架后,就自行停药了。这种情况下,患者有可能再次心梗,非常危险。”这是医生徐智敏在社区回访时遇到的案例。新民中心医务人员自由组合成社区小组,到社区巡回服务,目前在辖区3.8万居民中,建立了近2万个家庭健康档案。不少辖区外的居民慕名到新民中心就诊。
但在樊勇安看来,下一步发展依然有制约因素。一是,政府对基层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目录管得过死。以经开区为例,这里有东风汽车公司等企业收入较高,也有金色港湾等外国人入住的高档小区。由于基层卫生机构有些药受政策因素不能开,导致部分门诊和五医院下转的手术病人,有些目录外的药开不到,病人有可能再次回到三甲医院,挤占紧张的就医资源。因此相关政策需要因地制宜。
樊勇安回忆,此前,经开区年接生新生儿约2000人,在新民中心设立前,原有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接生1300人左右,无一例产妇或新生儿死亡。但后来社区机构不让接生了,各种小手术也停止了,这方面的政策如何放开,也需要主管部门关注。“还有医务人员待遇问题。”樊勇安说,目前财政出资购买社会服务,是以两年前的标准,以50名医务人员为基数测算的,目前,新民中心发展迅速,已有80余人,下一步还要扩展,人员待遇也有必要适当调整。
张斌做过测算,以五医院为例,全年门诊接诊72万人,其中30%-40%为多发、常见病,也就是社区中心可以接诊的病人。如果政策进一步松绑,对引导多发、常见病患者到基层机构诊疗,特别是对新民中心这样的新型医联体发展,以及将此模式复制到其他区,都大有好处。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