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医疗服务价格 破解医改困局
这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一个跷跷板游戏:医院不再收药品加成费了,少了40%的总收入,但是医保不额外出钱,财政也不额外补贴,而是“给政策”,让医院在诊疗费上涨价,药品减少的收入靠诊疗费补回来。对此,最常见的质疑是:患者并没少出一分钱啊,如果诊疗费涨得比医药费降的多,那还得多出钱呢,这不是一个文字游戏吗?除了政绩,不是啥也没变吗?
说实话,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迷惑人,前些年我也曾这样想过,但这是不对的。可能我们传统的中医,主要收入就是卖药,所以觉得医院就是卖药的;其实,医院既不是卖药的,也不是“出租”医疗检查设备的,医院真正出售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挂号费、手术费、护理费,这些才是医院的主业,但主业并不能换来主要收入,于是依赖以药养医,大处方、大检查等问题严重。
或许有人会说,医院应该靠什么赚钱,跟患者又有什么关系呢?反正都是掏钱,是拿来挂号还是拿来买药,不都一样的吗?不对。别忘了,价格永远是市场交易的核心,它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首先,作为供给方,废除药品加成,提高诊疗费用,会引导医生的行为,使其不再通过开大处方、大检查来获取收入,医生不再是越黑心越挣钱,而是越有本事越挣钱,像小儿科医生流失等问题也会得到缓解。
再有,诊疗技术更值钱以后,人才的价值和服务的价值必然凸显,这会有助于医院内部的良性竞争。现在,医院之所以会有穷科室富科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有的科室开的检查多卖的药多,而不是因为他们的技术含量高服务水平高,这对患者而言显然是不利的。
还有,作为需求方,患者的就医行为同样会改变。现在之所以很多人甭管啥毛病都往大医院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医院的专家号也不过那点钱,只为求个心安,药倒是可以不买或者去外面买。改革以后,就医价格层次更分明,小毛病去社区医院显然更划算,这也会引导人们的就医行为,从而改善大医院人满为患以及“大专家都在看常见病”的现状。
至于患者总的就医费用,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之前很多大检查、大处方本身是不必要的,有的药物甚至完全可以小包装分开卖。如果以药养医机制真能破除,患者就医费用至少不会大幅提高。(冯海宁)
- 广西科联招标中心关于确定来宾市兴宾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区新建学校项目政府购买社会公共服务开标时间的通知
- 沈阳远大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远大科技园研发试验公共服务平台实验室设备购置-机床采购(二次公告)公开招标公告
- 平顶山市城乡规划局新城分局关于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城区辖区)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设计项目变更公告
- 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第3包)-磁盘存储系统(第二次)中标公告
- 辽源市西安区先锋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辽源市西安区先锋社区办公家具采购项目中标公告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中标公告
- 乐昌市信息中心乐昌市基层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电子政务外网光纤电路及配套网络设备租用服务项目的/变更公告
- 孟州市公共卫生综合楼室外硬化、管网暨室内部分工程招标公告
- 太阳山开发区管委会太阳山移民开发区物业服务管理、镇区公共卫生清扫保洁及公路养护管理采购项目更正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