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燃油到氢能源 公车逐渐新能源化
作者:张 静 发布于:2019-09-29 14:55:54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1956年,第一辆中国制造的“解放”汽车试车成功,而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然而,能源和环境却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两个重要问题。汽车尾气污染、油价不断上涨给汽车工业带来的压力,发展新能源车成为必然。
政府重视 政策先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亲历者回顾,当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不够充分,技术不够成熟,出现续航里程短、配套设施跟进缓慢和自燃现象让消费者产生恐慌心理,制约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发展。
造车新势力崛起 倒逼传统企业
2014年前后,一大批新能源车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汉腾汽车、云度新能源、威马汽车、合众汽车、蔚来汽车、奇点汽车、小鹏汽车、爱驰汽车、国能汽车、领克汽车、零跑汽车、电咖汽车、腾势汽车、新特汽车、拜腾汽车、前途汽车等企业借力而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44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37%,同比增长72.85%,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81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81.74%。
对此,记者采访到威马汽车负责人,“调研发现,有65%的人都愿意购买新能源车,而且目前新能源车研发技术已经可以说很成熟了,出现事故的几率也是很小,消费者根本不用担心这些问题。”
国家频繁出台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传统汽车企业感受到了压力,一汽、吉利、比亚迪、北汽、广汽等传统车企也纷纷研发新能源车。
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营销公司总经理李一秀介绍,新一代造车企业的兴起确实给传统企业造成的压力很大,但是传统企业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经济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技术先进,对新能源车的推广拥有先天优势。
采购比例加大 公车青睐新能源
2017年12月,《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发布,规定公务用车配备新能源轿车的,价格不得超过18万元。强调党政机关要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据政府采购信息报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中央民族干部学院、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8家单位共采购了8辆新能源车,包括4台新能源轿车,即江淮、比亚迪秦Pro,另外4台为荣威混合动力车型。
清洁能源车再升级 甲醇汽车资源优势明显
工信部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预示着清洁能源汽车再次升级,即将面临甲醇时代。
据悉,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在山西、上海等10个城市,组织开展了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共投入试点运营甲醇出租车、公交客车、多用途微型车以及柴油/甲醇双燃料货车共计1024辆,车辆总运行里程超过1.84亿公里,单车最高行驶超过35万公里,累计消耗甲醇燃料超过2.4万吨。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介绍,甲醇作为替代燃料在我国汽车、船舶、锅炉等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在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地区,适度发展“煤制醇”,推动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普及,不仅条件成熟,而且符合我国能源国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需政策扶持更需技术支持氢能源车成“潜力股”
2019年,氢能首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从年初至今,已有十余个省市地区响应号召,相继发布了氢能产业相关扶持政策,我国氢能产业即将迎来加速发展阶段。
随后,多地出台氢能源相关政策,如《成都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提出优先发展燃料电池汽车。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新能源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其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氢能源汽车发展光有政策支持远远不够,拥有技术才是发展的根本优势。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