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定力 推动PPP行稳致远
作者:王 毅 发布于:2019-04-01 10:02:3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PPP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四年多时间,从数据看成绩斐然。财政部PPP示范项目库已入库8000多个项目,计划投资额13万亿,跟90万亿GDP规模相比也不算小。从落地数看,签约项目7万亿,开工建设3万亿,再加上未入库项目,PPP市场远大于财政部的统计数据。当然,各方对PPP有一些不同想法、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需求巨大、市场广阔;也有人认为,PPP堆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简单地将PPP投资与地方隐性债务划等号。PPP到底该怎么干,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从微观层次看
如何实现PPP可持续
PPP项目本质上是一个投资项目,必须要遵循投资项目最基本的规则。正所谓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投资项目要求资本金自有,需要有合理的融资结构。
干成项目的关键是项目自身要有合理收益,社会资本要有回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有限,项目收益不能完全依赖政府。目前入库项目中政府完全付费项目占38.5%,这个比例高不高不好判断。但要强调的是,如果太多项目靠政府付费,恐怕政府难以承受,最终无法履约。因此要鼓励地方政府拿出切实可行的好项目来,鼓励社会资本开动脑筋、贡献智慧,挖掘项目本身的市场潜力,开发更多自身具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
PPP作为投资项目,也有自身的特点,就是长期运营。社会资本不能只搞建设,要负责项目运营,参与政府治理。项目运营不能只管一年两年,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干PPP是细水长流,要着眼长远,参与长期可持续回报的项目,不能抱有“干一把就跑”的想法。
从中观层次看
如何落实地方政府责任
PPP项目的责任主体在地方。绝大多数PPP项目由市、县级政府决策,地方政府负主体责任。中央部门不会搞新的行政审批,新设门槛。但同时没有一个部门承诺进了平台、项目库就是进了“保险箱”。财政部项目库是信息汇总和公开的平台,不会给任何项目“站台”,不能认为入库就万事大吉。如果以入库作为贷款条件,说明金融机构没有切实承担应尽责任,在给自己找免责理由。今后出现不良和风险,仍然要追究责任。
对地方政府10%的财政承受能力也要有个客观的认识。几年摸索下来,财政承受能力10%的红线是共识。8%是不是更好更谨慎?12%是不是能干得多一点?这不是爱因斯坦发现的精巧公式,没有人完全说得清楚,只是一个经验数值。但既然有共识,就要遵守。目前10%的分子、分母限定在一般公共预算。一些地方同志建议,将分母扩展到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基金预算和国资预算在内的“四本预算”,目的是做大规模。但做大规模的方法,最简单的是直接提高比例,比如提高到20%。为什么不行,主要还是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四本预算”的钱各有各的用途,不少地方社保基金已经有缺口,用社保基金做分母显然不合适,土地转让收入也已经安排了很多项目。因此,要坚持10%的比例,坚持分子、分母都是一般公共预算。
10%是财政承受能力的红线,是政府承担PPP项目支出责任的“天花板”。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20万亿,扣掉一些PPP需求较少的发达地区,按10%的比例计算,财政承受能力的上限还不到2万亿。同时,财政承受能力和投资额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财政承受能力的2万亿并不意味着投资额是2万亿。考虑到使用者付费和项目自身经营性收益,项目投资额比10%的财政承受能力要大得多得多。
从宏观层次看
如何构建长效机制
首先还是需要认识上清晰,不能在经济热、防范债务风险的时候,把PPP视为洪水猛兽,把PPP项目当成堆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罪魁祸首;在经济下行有压力的时候,又把PPP当成拉动投资的工具。简言之,就是不能打摆子,不能把PPP做成熨平经济周期的“救命草”,要保持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规范实施才能行稳致远。
PPP行稳致远的关键是回归本源。PPP本源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不是简单的融资工具。单纯讲融资,可以直接动员、号召金融机构上;单纯讲建设,可以直接要求中建、中铁等建筑企业上。PPP关键是引资引智参与政府治理,发挥“专业人干专业事”优势,改善公共服务供给质效。从本源看,PPP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中央层面的重要职责是完善制度体系。目前我们正在配合司法部抓紧推进PPP条例出台,各方面共识越来越多,可以预期这项工作会尽快往前推。条例出台之前,财政部将从厘清PPP项目政府支出责任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加强规范管理等方面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正负面清单,强化正面指引。
从国际PPP发展情况看,也值得我们反思和警惕。美国PPP发展时间长,但项目并不多。英国经验丰富,但今年也暴露了卡莉莲公司破产的案子,公司参与的大量公共项目受到冲击。在和日本央行代表处会谈时,他们表示日本做PPP十几年似乎也没有迅速成功的先例。这些足以让我们反思,我国PPP之路该怎么往前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跟他们不同,投资需求巨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为迫切,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更是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加油干,PPP市场也该更加广阔。
(本文系财政部金融司司长王毅在北京大学PPP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