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策推进 资源匹配 促进高新科技产品研发

作者: 发布于:2018-03-06 14:41:4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编者按 自2008年以来,《政府采购信息报》每年都会选派记者参与全国两会的新闻报道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强报道针对性,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政府采购信息报》特在政府采购行业推出“说出您的意见和建议,让《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带着您的问题跑两会”活动。其中,收到不少来自政府采购IT行业的意见和建议。编辑部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梳理之后,对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政府采购应改纸质发票为电子发票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采购逐步从纸质发票转向电子发票,但纸质发票仍然作为主流存在。在目前纸质发票、电子发票并存的阶段,电子发票落地全国的推广仍然面临着多种问题。
 
  为解决政府用户采购过程中在发票使用及管理上的需求,我国电商企业已成功推出完整的全流程电子化解决方案。在践行电子发票过程中,电商企业已经形成了以电子合同、电子签收、电子发票等为核心的全流程采购电子化解决方案。从采购人下单,到仓库生产,再到运输、分拣、站点配送,实现了全流程节点的电子扫描,配送时无须再让用户在纸质单上签收,而是以电子签收代替,同步收到电子发票,实现每年节省两千万成本。
 
  按照10万元版发票计算,每年全国范围内因为采购所开出的发票超过100万张。相当于使用100个快递单、包装纸及人工配送,占用和浪费大量社会资源。如果每一张纸质发票综合成本至少是3毛钱,通过电子发票的使用预计可节省成本7%-10%左右。
 
  不仅如此,电子发票的大力推行,还有助于政府采购人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打印并存档,省去了纸质发票的邮寄和仓库占地空间,既为企业节省了成本,又避免了打印造成的纸张浪费和办公场地占用的问题。10亿张电子发票,可节约纸张约合650吨,相当于减少砍伐近五千棵成年树木。
 
  政府部门应该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电子发票使用,为电子发票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至全国,树立标杆示范。
 
  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
 
  纵观全球,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储备以及研究成果均拥有了较为厚实的基础。早在6年前,仅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已成功超过欧美发达国家。过去几年中,有43%的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是中国人撰写的。“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出,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本地化的大规模应用领域,迅速积累了强大的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的背后是云服务和大数据,当叠加人工智能以后,大数据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魅力。政府对新兴产业应发挥创新性管理,着重推进战略层面制定系统的推进,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重点支持范畴。具体包括,在国家层面进行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与专项规划、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以及核心技术突破、加大力度培养人工智能科研人才、引进相对应的技术人才、积极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大力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化发展等。
 
  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迅猛演进,各领域都已充分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与此同时,行业在人工智能云上也将实现跨越。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不仅推动了相关领域新兴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推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也将起到关键作用。
 
  人工智能是未来10年最重要的技术革命,人工智能的崛起必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
 
  我国应以政府行为引导市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让目前所累积的领先优势在政府、产业所形成的合力下,继续领跑全球。
 
  建立共享机制 加快政府数据开放
 
  目前,我国政府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等仍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虽然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但这一现象还未能完全打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与各领域融合,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
 
  政务数据开放,如何管理、使用、监管成为当前各级机关单位不得不正视的难题。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开放共享的标准规范,形成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明确数据资源的采集标准、清洗规范、共享范围、操作流程等。在建立共享机制的同时,还应明确数据开放共享中的权责关系,配合管理办法等。扶持率先开放的重点领域,打造标杆。建立开放共享的监管机制,监测数据开放的动态性和实时性,监管数据利用的范畴和力度,将开放共享程度纳入绩效考核,对不作为等问题展开问责,形成数据开放共享的刚性制度。
 
  政府数据的开放、挖掘,不仅释放了大数据红利,更能促使政府治理朝着更加科学、便捷、高效的方向发展,达到传统管理无法实现的精准度和覆盖面。可以预见,政务大数据将是未来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功臣。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势在必行。
 
  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建设
 
  伴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用户数据泄露现象进一步恶化,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严峻。可以说,无网络安全就无国家安全。当前,虽然运营商、网络端全面施行实名化,政府监管部门也加大了对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专项打击,但仍然未能根除信息隐患。2017年我国首部关于网络安全工作的综合性、框架性、基础性的专用法律正式全面实施。各级机关按照《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制定了多个相关配套制度和标准。对于需要重点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均着重强化了顶层设计和整体防护。有效避免了多头分散、各自为政的情况发生。
 
  政府各相关部门还应加强指导监管,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要承担起保护的主体责任。在提高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技能考核、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的同时,还应对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应急处置等基础性工作加大指导力度。
 
  同时,深入推进移动互联网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这不仅将对新型网络犯罪的升级起到很大程度的抑制,在提升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能力,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中的国际合作方面,将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完善政府采购履约验收部门的执法资格
 
  随着《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IT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清晰、措施不细化等问题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存在为数较多的供应商,屡教不改。
 
  为保证履约验收效率,各地政府采购中心应加大IT采购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在保证采购质量的同时,还需从严格内部管理入手,实行工作模块化、操作程序化、记录表格化。此外,为更好的震慑不良供应商,政府采购中心应争取在履约验收工作中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主体类别可为法律法规授权,依据法律法规授予的职权,开展行政执法工作。与此同时,政府采购中心还应为从事履约验收的工作人员办理了行政执法证。
 
  同时,完善政府采购履约验收部门的执法资格,这对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深远影响。
 
  匹配优质资源 扶持自主研发电子信息产业
 
  近年来,为推动自主研发软件的发展,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优惠与扶植政策不断出台,但是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核心技术掌握不足、产业安全面临挑战等急需克服的瓶颈。我国自主电子信息产业多年来大而不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关键性技术、基础性技术的缺失。政府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组织核心团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构建良好的自主体系,将自主研发的生态链构建起来。
 
  电子信息产业是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同时也是全球创新最活跃、辐射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稳步增长,对其他产业的支撑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有强大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在自主研发方面相较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大力度持续扶持自主研发电子信息产业,对有潜质的本土信息类企业进行适当的政策倾斜,匹配以更优的资源,相信将会涌现越来越多能代表民族、代表中国品质的好品牌。
 
  (本版文字整理/徐倩)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