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政府团队 收回市场代理 丰获效益效能
山东东营 专业化集采“绽放”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通讯员 张起洋 袁煜烽 发布于:2016-12-06 10:19:3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今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将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事项的集中采购职责,交由东营市东营区国有资产运营中心(以下简称“东营区国资中心”)负责,立下了政府自己办理采购业务的“新规矩”。“新规矩”要求严格执行、依法采购、优质服务、规范操作、廉洁高效。政府相关部门自己办理采购业务9个月以来,已累计接收项目231个,完成开标项目168个,中标总额12.3亿元。
建团队 节支又增效
由于以前受人员、办公场所等限制,社会代理曾解决了采购难题。如今,条件满足,东营市东营区将这项业务纳入政府“自管业务”,组建新团队。据东营区国资中心招标投标部主任刘学成介绍,以往政府用于支付代理机构的费用,每年都在几百万元。
拿出一部分省下的资金,用于政府自身专业团队建设,仅仅9个月时间,“一举双赢”的省钱增效收益十分明显。
站在东营区国资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评标区电子监控室门外,东营区国资中心招标采购部项目运行负责人说:“项目一旦开标,外人一律不允许进入。不管是施工、监理还是货物招投标,都有严格的程序,一旦启动,直到流程结束,不管要经历多长时间,工作人员都不能休息。”
每个项目招标完成后,资料整理归档也是“大工程”,常常需要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完成。目前,这支不足20人的团队,已成为东营区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的有力“推手”。以市区重点工程、民生项目为重点,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心城2016年小区维修改造等项目,受理后3个工作日即完成招标公告发布,30个工作日内完成开标。对时间节点性强或季节性强的项目,都自设期限及时办理。
严程序 实力企业“浮水面”
从企业资质审查到随机抽取评审专家,从严肃企业投标纪律到公开打分、唱标,东营区国资中心招标采购业务工作人员从细节入手,严把各道关口,树立了集中采购行业公平公正公开的“包公”形象。
在东城街道一个LED电子屏货物采购招标现场,6家投标企业正在静静等待开标结果。据项目开标主持人介绍,“经过严格资格审查验证、专家评审、唱标等一系列程序后,进入打分阶段。严格公开的程序下,企业不管能否中标,都会心服口服。”
政府招投标项目的公信力何以体现?据刘学成介绍,同类别项目,由东营区国资中心组织实施的,较代理机构组织实施的相比,报名参与的企业更多。而严格的程序监管,也将专业水平不高的企业挡在了门外,确保了政府实施的工程项目更加惠民、更加高效。
这支政府采购专业团队,除直接服务于东营区区直机关单位,还承担着辖区十个镇、街道的采购业务。他们按照“招标公平、履约担当、质量优良”的原则实施集中采购业务,做到严格采购程序、把控重要环节、保证采购质量,并自觉接受发改、财政、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的监督,确保各采购环节相互衔接、相互制约,使政府集中采购运行机制更加顺畅规范,采购效率更高、质量更优。
晒流程 还政府“清白”
“每个项目开标都全程监控,参与人员的语言、动作,甚至写字的沙沙声,都会被记录下来。开标结束,工作人员会将影像资料拷贝刻盘,以备查对。”刘学成说。
东营区对政府集中采购职责有严格规定,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集中培训,除深入学习《政府采购法》和《招标投标法》外,还制定了政府采购项目报名制、首问负责制、限期办结制等24项工作制度,采购文件审核、档案管理等14项岗位职责,以及工程类公开招标综合流程、货物服务类公开招标综合流程等4项工作流程,建立起了规范、完善的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
“招投标社会关注度非常高,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直接影响政府形象。”刘学成说,“如今,国家公务人员承担职责,政府公开、公正、公平的公信力使企业参与招投标业务的积极性更高。同时,通过严格规范的流程,让集中采购更加透明,给了群众一个交代,还了政府一个清白。”
从事这项工作9个月来,东营区国资中心工作人员深有体会:“这是一项如履薄冰的工作。不过,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加上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事后处置三道防线,让我们在阳光下运作,工作有底气、有信心!”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