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下)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要政府推动

作者: 发布于:2016-07-13 09:31:57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14.1.jpg

 

   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部变革史,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产品不断颠覆着人类对传统汽车的认知。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指出,过去,汽车产业发展是电动化、智能化、轻量化,而现在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互联网+”不仅改变了我们熟知的销售模式,也改变了服务、产品等。事实上,“互联网+”对产品的改变不只是产品开发,产品架构也受到影响。“谈到互联网技术,实际上是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在说到智能汽车、车联网、互联网汽车的时候,不光要看产业互联网,还要看到智能汽车、先进驾驶辅助驾驶、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等,它们之间都有一定的关系,包括电动汽车、智能汽车、车联网三块融合,行业人士应该立足于交叉产业思考在智能网联上的工作。”李克强表示。
 
  智能汽车可以像人一样感知判断,能够部分或者完全替代人驾驶汽车,像人的感知系统和大脑。智能汽车分为初级和终级阶段。初级是驾驶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终级则是完全无人驾驶。
 
  据李克强介绍,智能汽车分为自主式和协同式。所谓自主式是环境感知系统到中央决策系统到底层控制系统;协同式是未来感知决策和云平台。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化和网联化,这不仅仅是车内网、车际网、车云网的结合,还包括安全、节能的提升。“发展智能汽车一定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智能汽车属于智能交通的一步,第二部分是协同式智能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第三部分是电商、后服务、智能制造等。”李克强强调。
 
  借鉴欧美经验
 
  国外在智能网联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特别是在欧美国家,已经有清晰的发展路径。智能汽车的市场目标及时间节点上基本同步,体现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基础与标准先行的特征。
 
  美国“移动互联”概念在智能化和网联化结合下,有很多重点难点和涉及到法律法规的方面,它的发展趋势一个是政府引领,另一个是产业跨界。事实上,智能网联的未来应该是全生态链的组合。
 
  欧洲通过长时间的讨论智能网联也有很清晰发展路线,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新技术的发展同样由国家科技推动,像自动驾驶等都能够形成产业联盟,各个相关企业能够很好的整合企业、研究机构、高校等资源,形成智能网联体系,再瞄准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进技术、法律法规技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问题、商业模式问题,系统性应用问题等,联合攻关。
 
  智能化与网联化结合
 
  李克强指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也在做技术架构,首先对车辆、信息等关键技术进行梳理,然后通过车载、技术等平台,采用技术架构标准解决问题。针对新一代智能网联技术下,我国在总结国外技术发展基础上,提出智能化与网联化相结合的路线。
 
  清华大学在这个领域也有长时间的积累,通过产学研的模式进行产业化研究。国内互联网企业也在进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政府也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的试点示范。
 
  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还可以做到基于在电动车上与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相结合,智能网联汽车与电动汽车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把电动汽车往智能化方向发展,未来可能会带来新的改变。(汽车工业)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跨界合作
 
  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迎来了快速发展。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指引下,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紧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战略、技术路线图和标准体系,交通部在实行“两客一微”车辆管理方面也已经为智能交通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与此同时,上海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正在建立,旨在为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提供测试、验证和示范运行的环境。
 
  上海国际汽车城总经理荣文伟指出,目前有22家企业参与相关工作。示范区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进技术研发、标准规范研究制定和产品技术检测认证的主要基地,成为智能网联汽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展示发布和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以及相关产业创新孵化、人才高地、产业资本的主要聚集地。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指出,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政产学研用需协同创新。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法规体系,确立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同时,组织跨行业、跨部门的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合作,攻克智能网联汽车之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并统筹规划道路通信技术设施的建设。
 
  “要以新技术、新服务作为依托,推动产业和资本的有机结合,创造智能交通建设和运营的新模式。”吴忠泽说,“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需要跨界合作,跨行业融合,共同推进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同时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绿色的出行环境。”(新浪)
 
  标准制定成下一步关键工作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对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表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与世界基本处于同步状态,规划意见中的发展目标一定能圆满完成甚至提前实现。
 
  不过,有评论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已落后于国外竞争对手。目前,奥迪、沃尔沃、奔驰等跨国车企的无人驾驶车型已在赛道或公路上进行测试。同时,专门研究无人驾驶车雷达传感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科技公司开始逐渐形成产业规模。
 
  波士顿咨询公司资深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Thomas Dauner曾经公开表示,德国高档汽车制造商和日本车企在无人驾驶方面表现更为积极,中国汽车公司需要在这个领域加快速度。
 
  对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荣辉认为,关键的挑战在于标准的制定,比如目前很多企业的手机车机互联方案都不同,使得零配件供应商很难控制成本。同时,网联技术的标准也不同,不同车企间的车车通讯如何实现仍是问题。“这需要政府和相关方面制定法律和法规标准。”荣辉指出,在“十三五”末期,无人驾驶的出现将带给整个行业颠覆性的改变。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智能和网联两个概念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现状是做智能的人以为联网的问题已经解决,做联网的人则认为硬件标准已确立。而事实上通信方面的软硬件标准都不存在,目前只有基于手机的互联方案,这与基于车机的方案有着很大不同。”他指出,目前各家车企基本都有车载系统,但大多无法真正实现联网,原因在于没有通用性的解决方案。
 
  该人士还表示,整车厂应该真正把汽车视为联网的智能终端,不惜增加成本实现更新换代。政府和协会应牵头建立标准。IT和通信行业则要做出相应的软硬件。
 
  此外,正如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主任李克强反复强调的,智能网联汽车要放到大的交通系统中来看。“智能网联汽车是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汽车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更重要的是可能带来汽车及相关产业链、全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的重塑。”(凤凰)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