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总工张峰:积极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作者: 发布于:2016-05-09 11:18:13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大数据产业创新发展不仅仅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同时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贵州、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沈阳、江苏等地方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当地大数据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数据产业四大优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壮大,为我国大数据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数据资源不断丰富。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已突破6.8亿,移动电话用户规模突破13亿,居世界第一;二是技术水平日益进步。近年,我国信息通信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三是产业规模日渐壮大;四是应用服务加快发展。
实现数据强国面临四大挑战
虽然我国大数据发展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还面临很多制约和挑战。一是信息孤岛普遍存在。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共享仍不顺畅,有价值的公共信息资源和商业数据开放程度仍有待提高;二是大数据技术原创能力和产业实力仍然有待加强。我国虽然在局部地区实现了单点突破,但大数据领域系统性、平台技术创新仍不多见。对开源技术和相关生态系统的影响力度仍然比较薄弱;三是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掌握数学、计算机等相关领域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缺乏,远不能满足相关的发展需要;四是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健全。政府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制度还欠缺,适应大数据发展的各类信息保护、数据资产保护等制度体系还不完善。
八方面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
总体来看,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据强国的道路上,我国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积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数据强国建设打造强有力的产业支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
一是制定实施《大数据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大数据发展的新要求,加快推进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统筹部署大数据技术和产业发展。
二是支持大数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持大数据基础软硬件、存储管理和计算平台、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的发展,加快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育一批大数据骨干企业和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
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大数据发展。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部署,推进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应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云、CPS等协同发展,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融合型工业大数据应用综合体。支撑智能制造和工业升级。
四是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安全管理。不断完善有关安全制度。督促企业落实相关管理规定和要求,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五是支持地方发展大数据产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有条件、有基础的地方建设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鼓励地方结合自身优势推进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
六是加快大数据标准制定和验证推广。加快制定大数据技术、产品、服务、安全等关键标准,完善大数据交流体系,积极组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提高我国大数据标准制定的国际话语权。
七是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机制。大数据开放共享、产业发展、数据政策、政策法规等领域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结合“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支持国内外企业开拓市场。
八是建设复合型人才队伍。积极推动建立多层次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引导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大数据相关的课程和专业,支持企业与研究机构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整理/冯雪)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国采中心第四期批采规模同比涨六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