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解读《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

推进电梯制造单位承担维保一体化服务

作者: 发布于:2016-03-21 14:23:15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编者按 目前,制造厂家自维保电梯的比例几乎不超过30%,大部分电梯维保是由社会上的维保公司负责。面对庞大的电梯保有量,制造厂家如何保证自己品牌的电梯安全运行?近日,质检总局印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顶层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将推进电梯制造单位承担维保一体化服务,这对电梯制造企业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但必将推动我国电梯企业自维保迈向新的高度。

17.1.jpg

 
  数字
 
  “十二五”期间,特种设备增长70%,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下降46%。万台设备死亡人数从2002年的1.19降到2015年的0.36。2015年,全国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和相关事故257起,死亡278人,受伤320人。与2014年相比,事故减少26起,降幅9.2%;死亡减少4人,降幅1.4%;受伤减少10人,降幅3%。
 
  顶层设计方案设定了安全目标,即至2020年底前实现多元共治、风险管理目标。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万台特种设备死亡事故率0.29人以下。全国每天至少有2亿人次乘坐电梯。2012年,电梯万台事故率为0.15,万台死亡人数为0.11,与发达国家水平基本相当。电梯在安全目标可控范围之内。
 
  顶层设计两大原则
 
  第一,依法治特。顶层设计方案设定了法治目标,到2020年底前,完善与改革相适应的特种设备安全法治与多元共治安全监管体系。将《特种设备安全法》、将出台的《电梯安全条例》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引入团体标准,供企业或机构对特种设备风险等级和使用单位风险管理状况进行评价,推进使用单位分类监管。
 
  第二,科学监管。顶层设计方案设定了科学监管目标,至2017年底前科学建立各极监管部门权、责清单,“履职免责、失职追责”。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
 
  增强服务发展能力
 
  推进节能环保。企业要注重节能环保。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后果很严重;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特种设备标准与国际互认;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基于风险的检验(RBI)。
 
  分级分类监管维保单位
 
  责任主体是企业。建立企业排查和安防体系。引导企业采用标准自我声明等方式提供高于国家标准要求的特种设备产品与服务。推进电梯制造单位承担维保一体化服务,建立使用管理者首负责任和赔偿先付制度。对于电梯企业来讲,这是大的趋势,自身对策会影响企业未来发展。
 
  深化检验工作改革
 
  科学划分检验类别和实施方式。调整监督检验收费政策,引入人工日成本核算。未来,电梯检验收费有可能不按台量计算,检验收费高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在定期检验方面,根据设备风险水平,调整定期检验项目、内容和周期。检验乱收费、收费次数多有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改变准入方式
 
  在推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的基础上,实施核准加授权的检验机构准入方式,由企业在授权检验机构范围内自主选择,实现有限有序竞争,推进检验社会化进程。企业自主选择检验机构,再也不用担心“一根绳子吊死”。
 
  推进检验机构整合改革
 
  质监系统原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分离为技术检查机构和经营类检验检测机构,并推进经营类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将使质检系统的三大职能,即安全监察、技术检查、行政执法权责更加明晰,手段更加科学,监管力度更强。一旦把特种设备安全质量安全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目标,监管政府相关各部门合力将显现,重大隐患将在责权考核面前化解。
 
  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推动各级政府搭建电梯等特种设备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故障率、事故率为指标的电梯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评价体系,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协调机制。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国统一标准的特种设备信息化平台,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企业诚信、安全隐患等与公众安全相关的重要信息向全社会公开。
 
  提高安全意识
 
  推动电梯等特种设备知识进学校、进课程,提升中小学生安全意识。(钟合)
 
 
  现状  维保服务不赚钱 催生“小、散、乱”
 
  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以每年20%的速度发展,高速发展的背后,近日的“电梯吃人”事件不断触动着人们的神经。通过调查发现,不少电梯出现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电梯维保工作没做到位。维保行业“小、散、乱”的现象也备受从业者们诟病。
 
  在电梯维保行业做了十多年的老白表示,国内的电梯维保行业鲜见大企业身影。尤其是在电梯制造商中,除了前八大国内大品牌以外,其余均很少涉足维保业务。
 
  一位电梯行业研究人员认为,从国际电梯品牌的盈利情况来看,电梯维保服务能为公司贡献50%以上的利润。而自主品牌电梯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维保行业利润微薄。但自主品牌电梯企业拓展自保服务将是发展趋势。
 
  国外维保收入占比高
 
  申万宏源研报显示,行业内电梯自维保数量比率不足10%,而国外发达国家在50%左右。从市场份额上来说,电梯运营厂商占比25%,其余中小维保公司占75%。随着公众对电梯安全的重视,电梯维保市场秩序亟待完善。假设我国2015年电梯保有量按400万台计算,每台电梯平均每年维保费用5000元,则这部分市场空间为200亿元。
 
  “电梯后市场潜力巨大。”这是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但自主品牌电梯企业争夺维保业务市场的积极性却并不高。
 
  上述研究人员表示,这很大程度由于电梯维保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低价、微利现状,让电梯公司不愿进入。而这又从另一方面导致我国的电梯维保行业市场主体多以中小企业为主,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事实上,在衡量电梯维保市场成熟度的诸多指标中,收入占比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一项。业内人士认为,维保收入占比高证明维保市场业务多,群众参与度高,普遍重视电梯维护保养。
 
  公开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维保收入往往接近50%甚至更高。但国内维保市场收入占比明显偏低,以自主品牌电梯龙头企业为例,江南嘉捷2014年维保收入占比8.67%;康力电梯占比8.39%;博林特在加上安装收入后也仅仅是21%,尚未达到发达国家的一半。
 
  电梯品牌自维保成趋势
 
  上述电梯行业研究者表示,维保收入占国外电梯品牌营收一半以上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外用户普遍具有服务付费意识,维保行业较少有低价恶意竞争的情况;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电梯建设程度已相对完善,在电梯制造商们新业务增长乏力情况下,拓展售后维保服务自然成为它们的发展路径。
 
  “电梯制造商提供自维保,也是我国电梯行业的趋势。”上述电梯行业研究者表示,随着这些龙头企业发力,电梯维保行业格局将发生变化。不过大公司的维保成本高,如何能扭转物管单位的意识,让他们心甘情愿选择高质量、费用也较高的维保服务,是大型电梯公司面临的问题。
 
  此外,上述电梯行业研究者还认为,在大型电梯品牌发力维保行业的时候,中小维保企业并非只有死路一条。大型电梯制造企业难以实现自建维保网络全域覆盖。很多维保企业的布点分散,无法做到快速反应到达现场。而立足本地市场的中小维保企业却能迅速反应,只要不断提升其服务质量,仍能取得较好的发展空间。(每经)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