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答记者问实录(一)
用减权力的“痛”换群众办事的“爽”
作者: 发布于:2016-03-21 13:13:39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谈经济形势
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还会有小幅短期波动
记者:您认为中国的金融市场面临哪些主要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和监管有什么计划?股市、汇市和债券市场将有哪些重点改革措施?近期的市场波动会不会影响改革进度?深港通年内会不会推出?
李克强:金融的首要任务还是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不发展,是金融最大的风险。去年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像降息、降准、定向降准等措施,这不是量化宽松,我们始终注意把握货币供应量的松紧适度,主要还是为了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当然金融也有其自身规律,要防范风险。去年由于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比例上升。但我们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因为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超过了13%,高于国际标准,拨备覆盖率达到180%以上。而且我们还可以利用市场化手段降低企业债务率。不管市场发生怎样的波动,我们还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而且也可以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的方式来逐步降低企业的杠杆率。
去年中国股票市场发生了异常波动,有关方面采取综合性稳定市场的举措,实际上是要防范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这一点是做到了的,下一步怎么办?不论是股市、债市、汇市,这些金融市场本质上是市场,还是要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当然,政府有监管的责任。随着形势的变化,需要改革和完善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要实现全覆盖;要增强协调性,因为金融市场产品之间关联度较高,协调要有权威,还要做到权责一致。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要分层负责,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当然也不能容忍道德风险。总之,还是要瞪大眼睛,练就一双加强监管的“火眼金睛”。
完善和改革金融监管制度是一个过程,当前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还是要按照已定的职能履行职责,守土有责,绝不能有任何的松懈,而且要总结经验和教训,保护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这是不是指现在新兴的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和您之前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什么关系?对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什么作用?
李克强:发展“新经济”是要培育新动能,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新经济”的覆盖面和内涵很广,不仅是指三产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和业态,也包括工业制造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定制化生产等,还涉及一产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而且发展“新经济”,小微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大企业可以有更大作为。
传统动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减弱是规律,很多国家都走过这样的路,有很多先例可寻。这时就需要新动能异军突起,来适应产业革命的趋势。而且新动能和传统动能提升改造结合起来,还可以形成混合动能。
新动能对传统动能的改造提升很有意义。像我们现在要推动去产能,就涉及重化工企业,很多这样的企业需要把富余员工转岗,而新动能发展起来就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我们现在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是为大、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提供一个平台,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有活跃的空间。
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亿万群众的创造力、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形成投鞭断流的气势,再加上背水一战的意志,就可以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而且促进经济的转型。一个国家的繁荣进步,还是在于亿万民众的参与,这也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谈简政放权
用减权力的“痛”换群众办事的“爽”
记者:简政放权的改革已经进行了几年,但也有一些企业和群众反映,很多事办起来还很难,一些事情在办理过程中有找不到门的感觉。请问总理,针对这种现象,您下一步准备怎么办?
李克强:简政放权可以说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三年前就在这里,我曾经明确表示过,本届政府减少审批事项要达到1/3,现在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了。根据第三方评估,多数企业和群众对这样做还是比较满意的。但与此同时,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更高的期待。
我们现在审批事项还是比较多,而且保留的事项中有很多标准不统一,所以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这是削减部门利益的事情。我们就是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今年要下决心再砍掉一批审批事项,而且直接放给市场,即使是需要审批的也要简化手续。
尤其是要推进标准的统一。这两年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证照合一到一证一码,就是一个统一标准的过程。结果激发了很大的群众创业热情,每天有近3万个市场主体诞生。这个领域能做到,其他领域为什么做不到?所以要下达硬任务、排时间表。不仅如此,还有不少证照是没有必要的,今年也要砍掉一半。
对那些于法无据影响群众创业热情,甚至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合理文件,要坚决进行清理,该废除的废除。当然,我们说放权并不是说放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措施必须到位,还要防止任性、任意的检查,这样简政放权才能更有效,才能让生产力发展起来,群众得到好处。我们还要推动优化服务,比如像政务公开加上互联网,让群众少跑腿,还能办成事。
谈转型升级
简政减税释放活力 形成中国新动能
记者:有人担忧中国经济会一路下滑,甚至会击穿6.5%这条线,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也会拖累世界经济,请问您怎么看?
李克强:世界经济现在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又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会受到影响和冲击。中国经济本身也在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在凸显,下行的压力确实在持续加大。前不久有外媒报道,说是到中国的某个重化工企业感到经济不景气,而到科技城看,那里场面火爆,好像经济还在两位数增长,这跟我们下去调研的感受是类似的。实质上它说明了中国经济是困难和希望并存,从大势来看,希望大于困难。
我们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充满信心,因为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就不会“硬着陆”。因为中国市场还有很大潜力,人民群众有无穷的创造力,而政府确实还管了一些不该管的、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事情。同时,在保障公平竞争环境的监管方面又没有完全到位。所以通过推进改革,可以激发市场更大的活力、人民群众更大的创造力,可以顶住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
像我们正在推进的简政、减税,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会释放市场的活力。同时,中国新的动能正在生成,而且超出我们的预期。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是在放缓,但是我们还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去年新增城镇就业1300多万人,而且今年一二月份,我们的服务业又增长了8.1%,其中包括研发等高技术领域,这也带动了传统动能的改造。我们的传统动能还有很大的潜力,因为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过程当中,产业升级有空间,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内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多有效投资需求。我们把培育新动能和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结合起来,形成中国经济的“双引擎”,就会闯过困难的关口,跃上希望的高原。
当然,世界经济走势还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也在增加,但是我们有政策储备。去年是世界经济6年来增速最低,我们还是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目标,并没有用“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但可持续的路,就是推进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还会有小幅的、短期的波动,但是如果经济运行滑出合理区间,我们有创新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稳定中国经济的运行。
我们所经过的压力测试,也可以说是宝贵的经验。我相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落实好新发展理念,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记者会上的总理“强”音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