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定实质性条款避免高价中标
案例回放
某采购代理机构组织一次学校食堂设备采购项目,采购预算金额为605.9914万元。共有A、B、C、D四家供应商参与投标,投标报价分别为422.97万元、605.88万元、605.935万元、605.98万元。本项目采用综合评分法,经过评标委员会评审打分,四家供应商总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B公司、C公司、D公司、A公司。最终确定B公司中标。
中标结果公示后,A公司对该采购项目的评审过程和中标结果提出质疑。
A公司认为,B、C、D三家公司无厨房设备施工业绩和厨房设备施工专业安装资质(厨房设备设计资质、厨房设备安装资质),不符合《政府采购法》及招标文件的招标公告第六点规定。另外,三家公司的报价呈规律性差异,互相报价相差几百元,B、C、D三家公司可能存在相互串通投标的问题。并且,中标价比报价排名第四名相差近200万元,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
收到A公司的质疑材料后,采购代理机构迅速展开调查,并组织该项目原评标委员会就A公司质疑的问题作出答复。
经相关经评标委员会核查,招标文件公告合格第六点投标人的资质要求是:"具有国内法人资格,注册经营范围满足所采购内容的供应商",并没有质疑人所提出的资质要求,评标委员会认为三家公司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投标人资格要求。
关于高价中标的问题。评标委员会严格按照评标程序进行评审,在商务和技术评审完成前并没有接触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中标结果是根据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方法(综合评分法),按供应商总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确认的,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关于三家公司是否相互串通投标的问题。评标委员会认为,质疑函中的相关说明并不能证明以上被质疑的三家单位存在《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条中第四款规定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情形。
问题:
1.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高价中标的成因有哪些?
2.三家投标商是否存在相互串通投标的问题?
3.如何减少或有效避免高价中标?
专家点评
在政府采购活动中,高价中标往往会引起外界对政府采购的怀疑,甚至成为质疑投诉的热点。那么,评标委员会在什么情形下可以不取低价位而取高价?
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心法律顾问张雷锋指出,高价中标的成因一般是:招标文件评分细则设置的价格分太低,价低者在其他方面不具有明显优势,价格分的优势无法抵消其他方面的劣势,于是价高者就综合得分高于价低者,形成高价中标。也有的项目由于评标委员会成员徇私舞弊,刻意拉高价高者其他方面的得分,压低价低者其他方面的得分,有意造成高价中标。
本案例中因没有详细审查 B、C、D三家公司的投标文件,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串通投标,张雷锋认为,从三家的报价来看,600多万元的项目,三家彼此价格相差万分之一左右,该三家符合《招标投标法》第四十条第(四)项规定的"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的情形。但是否"视为"串标,需要本项目评标委员会认定。
对于减少或有效避免高价中标引起的质疑投诉的问题,张雷锋建议,应适当加大价格分的权重,加大价格在综合评分中的影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高价中标。但是,拟购商品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参数,要设置成实质性条款,其他重要参数,要规定允许偏离的范围,否则容易造成低于成本价的恶意低价中标,如果采购人购买的商品虽然价低但是质量低劣,达不到使用要求,对于财政资金,也是一种浪费。
法规链接
《政府采购法》
第三条 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公平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
(四)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逐条解读热烈探讨 重实务促规范
下一篇:学习《条例》 提升集采质量和效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