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问题频出 谁惹的祸
作者: 发布于:2015-11-23 14:53:3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网
编者按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高,居住和工作环境对电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拉动了电梯行业的快速发展。然而,每年以几百万台速度递增的电梯,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存在机械部件磨损、电气元件老化与超负荷运转等现象,产品质量性能和可靠性下降,曳引机、制动器、钢丝绳、限速器等部件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也有可能达到其使用寿命,导致电梯冲顶、蹲底、困人、溜梯、异常振动等安全隐患。近期,电梯安全问题频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将如何缓解呢?本期将为您解读。
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目前在的各个小区和写字楼商场随处可见。现今,电梯已经成为城市物质文明的一种标志,但目前,电梯安全检验维修保养市场仍比较混乱,维保不到位所带来的隐患已经慢慢上演,并有可能造成电梯市场的大灾。电梯商、业主、开发商还有物业,到底谁该来为电梯维保买单,电梯维保又应该如何监管?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目前,电梯事故频发,这表明电梯在维保和使用时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电梯使用单位主动申报年检意识较差 据统计,至少有一半的电梯使用单位主动申报年检意识较差。由于部分电梯使用单位不主动申请年检,质检部门需要经常打电话来提醒电梯使用单位,只有再三提醒未果之后,才进行强制年检,直接导致了维护保养的滞后,甚至缺乏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费用投入不足 据调查,目前,电梯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费用投入日益减少,而电梯维护保养的成本却与日俱增,导致了电梯维保行业恶性竞争情况严重。
技术人员短缺 据统计,近几年,每年电梯新增几百万台,巨大的安装、质检和维保等技术人员的缺口,加上激烈的竞争市场,导致电梯公司有资格施工的人员紧缺,即使是新招的技术人员,也会由于从业时间较短,缺少一些实践经验和技术技能知识,不能很好地完成电梯的安装、维修和保养工作。
管理工作不到位 有些电梯使用管理单位对电梯的危害性没有正确的认识,没有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学习,从而导致对电梯的管理不规范,对具体的电梯管理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甚至少部分电梯连《安全检验合格》标识和“乘客须知”都没有张贴。
恶性价格竞争 为了争取客户,电梯的安全检验维护保养公司互相压低安装、维护保养的价格,甚至出现负盈利的状态。按照最低成本核算,一台电梯每年维护保养费用成本需要1500元,但现在一些维护保养单位过分降低保养费用,只收取1200元/年的费用,让人难以相信他们能按照承诺保证维护保养质量。而为了挖走技术工人,更不惜成本代价和各路套数,导致市场恶性化竞争,最终的受害者还是客户和使用单位。目前的代理厂家很多,而且很多厂家所代理的都是同一种产品。这样会出现因争抢客户而在签合同时故意压低价格,直接导致聘用的施工人员素质较低,在安装中技术含量偏低,频频出现故障,为后续频繁的维保,增加了无形的成本费用。
维护保养行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这也间接导致政府监督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工作不到位,维保质量不高,有时甚至会出现乱收费的情况。而维护保养单位或施工技术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及安全意识,在安装时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标准,或者在维保时不按照国家标准更换电梯的零部件,尤其是一些电子元件,这给电梯设备留下了安全隐患。
(豆丁)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国务院督查组调研北京电梯安全情况
下一篇:加强监管 严防电梯安全事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