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高新区拓宽基础设施建设首试PPP模式
作者:彭燕飞 发布于:2015-09-06 15:17:20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一面是民生设施建设的资金短板亟需弥补,一面是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且债务压力剧增。如何才能挖掘社会力量解决资金难题,走出当前面临的困境呢?去年底,湖南省确立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为PPP模式试点城市,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背后都相继出现了PPP模式的影子,通过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破解资金的“瓶颈”。
探索:高新区首试PPP模式
高新区在今年3月31日召开的全年资金筹措专题会议和6月25日召开的全区资金平衡工作会议上,以PPP模式运作的各类项目被相继提上议程,并于7月底进行了实质性运作。
记者从区住建局了解到,今年高新区投资建设项目共159项,预计年度投资约29.84亿元(不含自筹资金项目),而高新区的黄桥大道城市化改造(岳麓大道-梅溪湖西延线)、雷锋河路(岳麓大道辅道-枫林路)、长兴路(黄桥大道-许龙路)三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含道路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综合管线工程、交通设施工程、路灯亮化工程、绿化工程、防护工程及其他附属工程),成为了高新区首个PPP模式的运作项目,这也成为了高新区创新发展中一次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公开招标选定的社会资本合作方与高新区管委会指定的国有全资公司——长沙高新控股集团总公司共同设立PPP项目公司(SPV);高新区管委会与中选社会资本、项目公司签订PPP合同,授权项目公司在合同期内负责三条道路工程的建设、融资及运营维护。这一项目计划建设3年,竣工后进入道路运维期,运维期为7年。截至今年7月底,这一项目已启动前期工作,全部子项目初步计划于2016-2018年完成建设任务。
瞄准:助推政企获得“双赢”
业内人士分析,在PPP模式下,政府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引入市场机制,实现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以及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改革创新,有一举双赢之效:一方面,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提高了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有助于打破行业垄断和市场壁垒,拓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盘活社会资本存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麓谷,不少企业也开始瞄准PPP这一模式。近日,中联重科环境产业公司和徐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组建的联合团队,成功中标了在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开标的徐州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PPP项目。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联合中标能够有效打通餐厨废弃物从前端收运到中端处理再到末端处置的全产业链。该项目于明年年底建成投产,将对国内整个餐厨行业产生示范效应。
高新区企业沁森环保高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市政自来水处理、地下水处理等领域,虽然目前并未涉猎PPP模式,但未来并不会排除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公共事业项目中去。“PPP模式的运作,对于公司发展来说是一个机遇,可以扩大公司发展规模,增强公司影响力,更能助推政企获得‘双赢’。”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推广:对环保产业发展意义重大
湖南同大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向兰告诉记者,当下热门的PPP模式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实际上是在倒逼环保产业改革。向兰分析,目前,运营成本低和市场规模大,都为环保行业PPP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条件。根据国际经验,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达2%至3%时,环境质量才可得到明显改善。过去10年,中国的这个比例始终低于2%,其中有8年低于1.5%。2013年,中国GDP为56万亿元,如果达到2%,污染治理投资可以超过1万亿元。环保产业巨大的市场,为PPP模式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与此同时,向兰表示,专家认为环保行业PPP模式或将成为未来环保领域内的一种趋势,“去年12月4日,国家财政部公布了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总计金额1800亿元,其中污水处理、供水、环境治理等项目合计达15个。”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