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PPP项目投资落地

作者:钟培武 发布于:2015-08-12 11:58:03 来源:河南日报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简称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相互之间形成的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方式的一种变革,PPP模式起到了缓解公共财政压力、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的作用,在英美等发达国家被普遍运用。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去产能化和去杠杆化调整加速,2015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河南省也比去年同期下降5.4个百分点。为了发挥PPP模式在稳定国内投资需求、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创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和《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该省也配套出台了相关实施文件,鼓励推广PPP项目投资建设。作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年初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加大了PPP项目库建设力度,国家发改委公布的PPP推介项目投资额已接近2万亿规模,该省发布了包括333个项目、投资规模逾4300亿元的PPP意向项目,郑州、洛阳、开封等省辖市也纷纷推出了面向全国的PPP项目,投资金额规模巨大,极具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从中央和地方PPP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来看,多数仍然处在前期的项目识别和准备阶段,还没有真正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投资需求和动力。有数据显示,在各级政府推出的PPP项目中,与社会资本达成初步意愿的不到五分之一,而真正已经实现社会资本投资落地的项目比例就更低。除了PPP模式本身仍存在制度完善和推广普及的过程外,在增强社会资本投资积极性方面还面临一些合作机制的约束和障碍。基于对PPP投资项目的营利性、风险性和稳定预期等因素考量,社会资本尤其是民营资本对于PPP项目的投资持有很强的谨慎心理,多抱有观望态度。
 
  目前,河南省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在交通、环保、市政、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存在着巨大的投资空间。同时,受到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稳增长、保态势迫切需要发挥投资的关键带动作用。因此,推动PPP项目投资的尽快落地和实施,充分发挥投资的需求带动作用,时间紧迫,政策性强,对于稳定下半年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转型和改善民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要加大政策扶持,强化PPP项目投资的体制机制保障。
 
  一是完善PPP模式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社会资本投资权益。推广PPP模式,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公共设施与服务领域,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省实际的法规与政策体系,增强社会资本投资的稳定预期和法律保障。PPP模式下的项目投资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特征,针对政府和社会资本提供的价值、承担的风险以及要求的回报,要以明确的契约形式固定下来,增强法治和契约精神。PPP模式强调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需要通过法律契约的形式界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的权利和责任关系,建立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的跟进和相关法律法规。政府也要按照法律法规来规范约束自身行为,增强管理过程的法治化、透明化和系统化,保障社会资本的投资权益,避免政策变更的频繁性和随意性,发挥PPP模式的吸引力,提高项目的签约率,尽早促进投资落地。
 
  二是优化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机制。PPP项目涉及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利益主体,利益与风险结构复杂,要建立科学、动态的利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处理好PPP项目投资的利益风险分配关系。在国内PPP项目投资的实践案例中,既存在因市场调研不足和决策失误等造成的运营亏损,也存在因地方政府政策变更等不稳定因素造成的经营风险,在PPP项目投资的推进中,价格调整、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机制的透明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本投资。政府在推动公共物品和服务定价的公开化、社会化和透明化的同时,针对公共购买、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等运营方式,要科学制定涉及项目的财政补贴、经营收费权和其他支付对价,稳定项目的收益水平。社会资本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项目投入和产出,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兼顾好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与项目投资的市场收益平衡。政府和社会资本应平等参与,坚持风险分担最优原则,根据PPP项目具体情况在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建立合理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避免将社会资本更多地单方面暴露在各种风险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