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民营企业:宝宝心里苦啊

作者:董熠璇 发布于:2016-11-21 12:00:12 来源:PPP政策解读

  本文 来源于 微信号: ppp-learner 作者:董熠璇,就职于上海某工程行业大型国企,从事工程咨询工作


  近日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财金[2016]90号文第三条内容


  三、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各级财政部门要联合有关部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鼓励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各类型企业,按同等标准、同等待遇参与PPP项目。要会同有关行业部门合理设定采购标准和条件,确保采购过程公平、公正、公开,不得以不合理的采购条件(包括设置过高或无关的资格条件,过高的保证金等)对潜在合作方实行差别待遇或歧视性待遇,着力激发和促进民间投资。对民营资本设置差别条款和歧视性条款的PPP项目,各级财政部门将不再安排资金和政策支持。


  可以看出财政部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决心。但是,尽管管事的出来喊话了,民企在此轮PPP大潮中的发展堪称挑战重重,可以说是民营企业这个宝宝心里苦啊。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民营企业是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社会资本在《ppp合同指南(试行)》中的定义是:本指南所称的社会资本是指依法设立且有效存续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所以在ppp项目中,社会资本包含这几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也就是说商业化的国有企业也可以作为社会资本,但是财金113号文和156号文都明确规定,本级政府下属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及其控股的其他国有企业,不能作为社会资本。这里又有例外,按照国办发42号文13条规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剥离政府举债融资职能后仍将是ppp项目的重要参与力量。


  也就是说民营企业要想参与项目,要跟国有企业、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竞争。那么民营企业跟他们竞争的结果如何呢?下面就来看看民营企业的成绩单。


  一、民营企业在PPP领域的业绩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目前,社会资本参与方面国企占比55%,民企占比36%,非国企合计占比45%。市政设施和交通行业最为集中。


  另有统计数据,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9月24日,PPP项目落地总数共1029,项目总金额17137.24亿。将联合体内的所有企业拆开后,1029个项目的中标人一共包含1343个企业,其中民营企业的个数较国有企业的个数稍多,共有765个,占比为57%,国有企业共有578个,占比为43%,非上市企业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都占大多数,比例分别为50%和37%。根据不同性质企业中标规模,民营企业占比大幅缩减至28%,显示民营企业参与的大部分PPP项目规模偏小,大项目更多被国有企业获得。


  截至2016年3月末,全国PPP中心项目库中已签约项目369个,其中国企签约为199个,民企170个,从数量上看,民企参与的PPP项目略少于国企,但差距不大。不过,从签约项目总金额上看,国企签约的PPP项目金额达到3819.48亿,是民企的近3倍。


  更有统计数据显示,72.7%的民营企业认为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的保护受到了影响,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来看看统计数据,45.5%的企业认为民营企业在投资的时候被排除在外,有附带条件。


  可见数据并不乐观,且民营企业本身也有怨言。虽然政府出了这么多文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特许经营和ppp项目,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仍然是道路阻且长啊。

640.webp.jpg


  二、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为啥难?


  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为什么这么难呢?笔者从两个角度来阐述,首先从民营企业自身的角度以及从政府部门角度。


  (一)民营企业角度


  从企业自身角度,参与ppp项目,动力不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想迅速发家致富行不通


  PPP项目强调的是合理的回报。截止2016年8月28日公开了回报率信息的245个项目盘点后,发现2015年至2016年PPP项目的回报率有下滑的趋势,其中2015年平均回报率为7.89%(共57个项目),2016年8月前的平均回报率为7.13%(共184个项目),平均下降约0.7个百分点。


  一般PPP项目的收益率在6%-8%。因为PPP的公益性不可能收益高,6%、7%就很不错了,但是民营企业的500强,基础的盈利数据在13%—14%,也就是1倍,让民营降低1倍收益的预期去做PPP项目,谁能干呢。


  2.合作伙伴可能背信弃义


  作为社会资本的合作伙伴政府方,由于两者追求的是完全不同的利益——政府代表社会公共利益,企业家追求利润,两者合作关系的达成需要经历漫长的谈判过程,在立法不完善、合同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加上契约精神的缺乏,合作伙伴的背信弃义也是屡见不鲜。


  一个PPP项目成立的基本标准就是运营期要超过10年。PPP的项目一般执行期都是20多年,但政府一届任期提的快的2、3年就升官了,提的慢的5年也要换一个届。政策的变更风险很大,每个领导班子上台也有不同的管理思路,正可谓所以你方唱罢我登场,到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再去找政府,能有人认账吗?所以政府信用不足,契约精神的缺乏导致民营企业处于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


  北京4号线曾经被宣传为PPP的一个成功的案例,但实际情况是4号线也不那么美好,4号线因为政府单方面的原因延长线路增加了占比,恐怕对PPP项目的公益性是有利的,但是对企业的盈利性而言是有损的。所以,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是受损的。成功案例里面社会资本的收益尚且不能得到保证,其他项目可见一斑。


  3.买卖失败血本无归


  PPP项目形成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风险共担的关系,但是也让融资风险转移给了社会资本。


  对社会资本而言,特别是从民营企业的角度考虑,把一个项目总投资20%-30%的资金作为资本金砸进去,与政府签定期限长达10-30年的合同,剩下的资金通过贷款等方式实现,利率高且风险是非常大的。若是失败,要优先还债,资本金有可能血本无归。


  国内金融机构对PPP项目一直很慎重,要求社会资本的母公司完全担保,甚至要求政府担保。也就是说这是一锤子买卖,如果项目失败,不只是本项目的项目公司破产,而社会资本的母公司也会受牵连。而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PPP和发达国家投资者,到发展中国家投资PPP的通行做法是基于项目融资,即通过项目本身的收入(来自于使用者、政府或二者)、资产和合同权益通过合同安排等来分担风险,即金融机构对母公司的追索是有上限的。


  这种融资的高利率高风险与ppp项目的收益相比,显然会让社会资本望而却步。


  以上几个原因只是主要方面,其他原因还有如相对于国企,民营企业与政府谈判时间长,成本高,项目经验的缺乏,承担风险能力差等。


  (二)从政府角度


  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政府也不愿意把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去做,而更器重国企和央企。各地优质的PPP项目基本都被国企垄断,民营企业望尘莫及。


  为什么政府不愿意选择民营企业呢?


  1.民营企业资金规模小


  民营企业普遍的规模偏小,一个项目的资金量可能只有几亿,而国企一个项目可能就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所以,民营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有限。


  2.利益冲突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把项目交给民企去做,可能会有输送利益的问题,但是央企国企没有这个问题。钱都是政府的,无非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


  3.协调成本


  政府跟国企的协调成本也大大降低,谈判过程也不会拖得那么长。因为本质上是一家人,什么事情都好商量。出了问题国有企业不叫政治诉讼,那是政治任务,你给民营企业叫利益诉讼,有什么毛病就麻烦了。


  基于以上原因,民营资本在竞争中会遭遇玻璃门、旋转门,受到歧视并且被政府部门设置的隐形门槛拒之门外。


  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民营企业无论从自身意愿角度还是从外部环境角度,参与ppp项目的热情不高,难度不小。但是在推进PPP项目中,如果国企参与度过高而民企参与度过低,就会导致传统体制的回归,不利于优化全社会的资本结构,影响多元化公共服务的提供效率,不利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所以,真正让民营企业自由竞争,发挥价值,参与ppp项目还是一条很长的路。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