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资讯-政府采购信息网

PPP在我国为何具有广阔前景

作者:崔卫卫整理 发布于:2016-07-22 17:25:51 来源:政府采购信息报/网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发展论坛上,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沈继奔分别从国际、国内、PPP模式特点出发,介绍了PPP在我国具有广阔前景的原因。

 
  从国际经验看,过去二十多年,PPP在全球各地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广泛适用于政府特许经营的各个领域。据测算,1985年到2011年,全球基础设施PPP名义价值就高达7751亿美元,其中,欧洲占45.6%,亚洲和澳大利亚占24.2%,墨西哥、拉丁美洲占11.4%,美国和加拿大分别占8.8%、5.8%。
 
  从我国国情看,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将由目前53.6%提高到60%,大量农村人口的市民化,以及原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相互形成相关基础性投资需求不少于40多万亿元。像我国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涝灾害不少城市被淹,说明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很重。要满足巨大的基础设施这种需求,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在当前政府负债高,企业负债超限,土地财政又难以维继的情况下,必须考虑新的融资模式,把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已经累计起来的雄厚的社会资金引进来,形成社会与政府资本有效合作,而PPP模式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的切入点。
 
  从PPP模式自身特点来看,PPP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一是有利于提高投融资和建设管理的效益,PPP模式能够将政府的战略规划组织协调优势、企业项目管理运营、技术创新优势和金融机构的融资优势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多方合力。二是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在当前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引入社会资本投资项目建设,为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一条重要的途径。三是有利于促进融资平台的改革创新。我国基础设施项目或由政府主导,或由政府融资平台建设运营,引入社会投资主体后,对项目市场化运作要求大大提高,将会加快推动融资平台公司自身的改革创新。
 
  沈继奔强调,推广PPP是一种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集聚包括政府、市场、企业、金融机构在内的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目前PPP模式尚处于培育阶段,难以完全替代融资平台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PPP带来的不只是社会资本,还包括出资方法、出资技能、管理经验、创新能力等附加价值。我们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签约率低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善。
 
  二是PPP模式预期运作成本方并有可能增加长期发展的成本,地方政府动力不足,这些年地方政府主要同通过融资平台贷款,信托等方式筹资建设资金,融资方式简便,融资成本较低,而PPP模式管理难度比较大,流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社会资本的回报额度高,对政府约束相对较多,长期运作不统一,协调和发展成本较高。因此,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里缺乏PPP模式大规模运作基础,这是项目的动力。
 
  三是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市场中介组织方案,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运作相关法律法规目前还不健全,已有的制度没有很好地衔接,有时甚至存在着相互矛盾,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的保证,需要在法律层面对政府和企业在项目中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风险和收益进行明确地界定,消除政策法规冲突,明确项目操作细则,规范各方行为,降低交易成本,保障各方利益。同时,PPP项目包括设计、建设、运营等各个方面需要行业、法律、金融、财务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协作。目前,我国PPP尚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加强专业化的金融界机构的建设。
 
  四是PPP项目防控银行工作风险的能力较弱。对于PPP项目,银行主要是以项目融资的方式提供融资服务,借款人通常是专门设立了项目公司,还款来源限于项目的自身现金流和政府补贴收益。在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中,银行对项目的控制权相对较弱,而且地方政府同时面临多家银行。在没有统一财政付的地方控制的情况下,单家银行谈判名义较弱,信用结构搭建较困难,难以控制地方政府总体负债规模,不排除风险最多由财政领域向金融领域转化,需要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
本网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