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增230处雨洪利用工程 铺透水砖15万平米
修建蓄雨池、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既留下宝贵的水资源,又缓解城市排水压力
作为解决城市“内涝”的办法之一,本市将加快雨洪利用工程建设。记者昨天从市水务部门了解到,今年将新建蓄雨池、人工湖、下凹式绿地等集雨工程230处,铺设透水砖15万平方米。对于小区、单位增设雨洪设施的,政府将采取补贴的方式给予奖励。
本市从2001年开始建设雨洪利用工程,目前城镇共建设雨水利用工程808处,分布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公园、居民社区和大、中、小学校。主要的集雨方式包括铺设透水路面砖、建下凹式绿地、修建蓄水池等,将雨水收集并储存起来,供绿地浇灌、小区景观、洗车、冲厕等使用。据市节水管理中心统计,这些工程年综合利用雨水量1500万立方米,仅“7·21”一场特大暴雨,就集蓄雨水500余万立方米。
雨洪利用工程不仅有集蓄雨水再利用的功能,而且对缓解排水压力、解决城市“内涝”也具有重要作用。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谈到,“7·21”特大暴雨后的调查发现,在建设了集雨工程的地方,雨水不外泄,道路未形成径流,有效缓解了排水管网和河道的压力。
以香泉环岛雨水利用工程为例,在“7·21”特大暴雨中收集入渗雨水15万立方米,充分发挥了防洪、排涝、蓄水、回灌地下水等多项功能,没有发生严重的积水现象。而在拥有“立体集雨”示范工程的双紫小区,雨水通过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和屋顶雨水管,最终汇入建在停车场下的850立方米的蓄水池。居民反映,“7·21”的雨让一墙之隔的其他小区短时间内变成一片汪洋,而双紫小区安全无恙。
今后,这样的雨洪利用设施将在本市全面推广。今年,市区将新建130处雨水利用工程,农村将建100处雨洪集蓄利用工程,城区铺设透水砖15万平方米,全市新增雨洪综合利用能力1500万立方米。据市节水管理中心主任李会安介绍,城市雨水利用工程遵循“先入渗、后滞蓄、再排放”的原则,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通过蓄集、入渗等多种途径,千方百计将雨水留在地下、留在绿地、留在坑塘,做到资源利用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据了解,2006年北京市就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雨水利用工作的通知》,通知中规定:“北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含各类建筑物、广场、停车场、桥梁和其它构筑物等建设工程设施),均应建设雨水利用设施。”今后,这项规定有望成为强制措施,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在申报项目审批时,雨洪利用方案将同步上报,由节水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如未有相应设计或设计不合格,将不得发放工程开工许可证。
此外,本市将对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实行鼓励政策。按照7月1日正式实施的《北京市节约用水办法》的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本市有关规定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减免防洪费。而对于已建小区增设雨洪设施的,采取政府相应补贴的方式给予鼓励。根据目前的奖励办法,封闭式雨水收集池每立方米奖励500元,敞开式雨水收集池每立方米奖励200元,此外,建设人工湖、下凹式绿地、铺设透水砖都有相应的奖励办法。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