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欲35亿建7500亩中国版迪士尼
各地斥巨资兴建主题公园热潮愈演愈烈。近日,重庆宣布将斥资35亿元打造一处占地7500亩的中国版“迪士尼”乐园,其面积远超今年开建的上海迪士尼乐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地方政府对主题公园青睐有加,动辄数十亿元的投资屡见不鲜,而冠以“中国版迪士尼”名号的主题公园更多达20个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主题公园峰会数据,目前国内仅有25%左右的主题公园能保持盈利。
分析人士指出,国内主题公园建设模式大多为“旅游+地产”模式,打着“主题”旗号,实则剑指房地产开发。业内人士指出,“主题公园运营低迷,对当下房企追捧的‘旅游地产’有所警示,也折射出我国动漫产业衍生品面临的发展窘境”。
今年新增主题公园超100家
近日,据《重庆商报》报道,重庆将依托百集动画片《嘻哈游记》在重庆市合川区打造中国版 “迪士尼”乐园。该项目围绕“嘻哈”主题展开,占地达7500亩,投资额为35亿元。
而就在今年8月,重庆南岸区政府还曾宣布将投资100亿元建设 “中华动漫大观园”,建成西部最大的动漫主题公园,掀起了一轮主题公园建设热潮。
事实上,不只是重庆,近年来各地地方政府均对形形色色的主题公园青睐有加。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新建主题公园在100家以上,而近年来打着中国版“迪士尼”旗号的主题公园也有20多个。
与兴建热潮颇不相衬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主题公园的生存状态却显得不尽人意。
中国主题公园峰会的数据也显示,中国主题公园市场每年有1亿人次游客,创造逾100亿元消费额,目前仅约25%可以赢利,至少30%肯定亏损,其余同业则在持平和赤字之间挣扎。
旅游规划专家李孝坤表示,国内主题公园自1989年深圳 “锦绣中华”开业至今,已有20多年发展历程,目前与国外主题公园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不过还是存在炒作概念、文化精髓缺失等问题。
一边在热火朝天大兴土木,一边却食不果腹连年亏损。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行业已陷入发展怪圈。
建主题公园实为开发地产
眼下各地大肆兴建的主题公园已经演变为“旅游地产”的一件华丽外衣。
据上述分析人士介绍,近年来主题公园开发开始注重打破单一运营盈利模式,与住宅、商业形成资金与客源的连环互动,形成以地产养公园的现象。
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秘书长顾云昌则表示,该现象与房地产市场调控逐渐收紧分不开关系。“由于调控政策从严,开发商获得商业地产用地的难度相应增大,而主题公园则能挂靠文化产业,在这一背景下,开发商巧借主题公园名义申请商业用地,难度系数便小得多”。
低价拿地,以旅游综合项目为目的对土地进行成片开发,然后以主题配套公园拉动项目均价,再以地产业务销售现金和利润反哺旅游。这已成为各地主题公园建设的主流模式。
一上市房企负责销售的人士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直言,二三线城市的主题公园实质就是房地产开发。“从立项之初,主题公园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开发商不可能打算依靠主题公园就能收回投资”。
记者注意到,重庆合川此次欲打造的中国版“迪士尼”乐园,开发商为重庆荣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同样是一家专注于商业地产开发的公司。
事实上,房企借主题公园大行地产开发之道的背后也隐藏着动漫等文化产业目前所面临的发展窘境。
《嘻哈游记》制作方重庆帝华广告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毅刚认为,眼下文化主题公园之所以炙手可热,很大原因在于其能推动动漫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通过对文化衍生品进行营销策划,将其转为企业收入是动漫文化产业中收入丰厚、生命周期较长的一个环节,目前国内有90%的动漫公司都处于亏损边缘,他们希望寻找更多的赢利点。”胡毅刚说,兴建主题公园,是开发商、动漫公司的共同诉求。
不过包括中国动画学会常务副会长欧阳逸冰等业内人士则认为,主题公园先是一种文化,然后才是一座公园,做好主题公园就必须要经营好文化精髓,目前中国这样的作品还很少,开发本土动漫主题公园还“未到火候”。
赢利模式单一或难赚钱
“由于国内主题公园的配套产品同步开发意识不强,大多数主题公园衍生品收益仅占整体收入10%左右甚至更少,80%以上收入来自门票。”李孝坤介绍,美国迪士尼乐园的收入则比较丰富,仅有30%来自门票,还有30%来自媒体影视,30%来自衍生品,其他餐饮服务等还占10%。
李孝坤认为,除了存在门票收入过于单一的弊端以外,国内主题公园还存在缺乏创意,简单复制海外同业;建设初期着急回收投资,过度开发房地产,存在文化缺位等问题。
“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场所,往往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先进硬件,现在不少主题公园却更像‘游乐场’,同质化竞争必然令其亏损。”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说。
主题公园只有保证园区要素与园区主题文化的关联性和一致性,通过传播景区文化内涵,才能形成主题公园的品牌效应。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