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财政局:多举措推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_首页_首页要闻-政府采购信息网

政府采购_政府采购信息_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信息网

四川省成都市财政局:多举措推进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作者:网络转载 发布于:2019-10-13 13:57:29 来源:四川省财政厅办公室
  党中央、国务院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确定为2019年的宏观政策取向,并强调要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要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保障重点领域、稳定总体需求;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综合绩效、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为推动中央和省市系列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四川省成都市财政局牢固树立大平衡、大财政、大财源、大绩效、大融智理念,持续强化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多措并举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确保减税降费全面落实、重点支出有效保障、财政运行总体平稳,为全市经济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
 
  一、树立大平衡理念,增强财力保障能力
 
  坚持逆周期调节与结构性改革并行,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同时积极挖潜增收,降负提效,积极安排预算,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和收支平衡。一是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新的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加大增值税“降税率、扩进项、退留抵”政策落地落实。推动降低社保缴费比例,减征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实行“三缓两降”。1—6月,成都市新增减税占全省比重达到57%(超过税收占比),预计全年全口径新增减税降费保守估计超过500亿元。二是统筹资金弥补减收影响。全面推行零基预算,按年初部门预算项目支出调剂20%、一般性支出压减5%的要求,建立预算统筹平衡机制。清理盘活存量财政资金,累计取消专项资金21项、整合归并34项、调整优化5项。针对重大项目试点、专项债发行、海关特殊监管区设立、班列和航线补助等事项,加大向上汇报对接力度,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城市。三是积极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深度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全覆盖,提高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益比例,2019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算增长93.4%。研究合理变现部分地方政府资产用于弥补减收缺口或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对长期低效运转、闲置以及超标准配置的行政单位资产,采取拍卖、出租等措施盘活。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地调研20户市级部门下属事业单位所办或代管企业,摸底调查387家市级行政事业单位房产类资产情况,制定闲置资产公开处置规程,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四是切实强化重点领域保障。严格保障序列,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做好“三保一优”。研究出台市级和区(市)县项目共建、流域共治、利益共享等财政政策,将新增财力和新增债券的70%以上用于支持区(市)县产业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补短板。聚焦实施“东进”战略,从新增财力返还、整合专项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安排重大项目资金和财政转移支付120亿元,发行新增债券184亿元。
 
  二、树立大财政理念,增强运筹资源能力
 
  坚持“以政领财”和“财为政用”,充分发挥财政综合部门职责,运用财政手段统筹各类别、各层次收入支出,提高运筹资源的总规模和实际能力。一是用好财政资源。加强财政收入征收管理,同时严把预算支出关口,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促进财政资金尽快发挥效益。1—6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分别完成810.3亿元和526.7亿元,同比增长6%和0.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分别完成1074.3亿元和693.3亿元,同比增长23.4%和11.2%,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坚持盘活存量和优化增量相结合,推动年度新增财力等财政资金全部用于支持实施“东进”战略、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建设、构建“5+5+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等重点领域。二是用好国资资源。建立国有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用于重大项目资本金,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增强国有企业造血功能。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试点工作,更好发挥国有企业支撑作用。三是用好杠杆资源。加大财政金融联动探索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激励金融、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加快投放、早见效益”为目标,修订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推动简州新城、天府国际空港新城起步区等城市综合运营PPP项目入库。四是用好债券资源。提高专项债券运作水平,精心策划包装项目,2019年获批新增债券额度414.3亿元,较2018年增加203.8亿元。积极创新专项债券品种,探索发行长期债券,成功发行成都轨道集团郫温段TOD项目30年期10亿元专项债券,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单超长期限专项债券试点创新品种。建立重大投资项目债务风险评审机制,督促高风险地区制定风险预警处置预案和债务偿还计划,切实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三、树立大财源理念,增强聚财生财能力
 
  坚持将财源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全过程和财税管理各方面,扩大支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优化资金投向,全力推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积极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不断增强政府运作财力的腾挪空间。一是夯实财源基础。将支持产业功能区建设、创新生态链建设、新经济培育作为财源建设的着力点,以产业能级的快速提升,促进财政收入的高质量增长。全年力争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440个以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税收增速不低于行业增加值增速,助力功能区产业发展。二是做强财源主体。将培育、招引、壮大市场主体作为财源建设的抓手,有效发挥产业专项资金、政府投资基金等财政资金引导职能,促进新增财源快速增长。全年力争新增市场主体50万户以上,总部企业数量突破180家,新经济企业增速超过20%,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全市财政用于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的支出比重达到18%。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将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完善投融资保障体系作为财源建设的重要支撑,为市场主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制定《政府采购信用融资暂行办法》,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发展的政策功能,加强涉企资金政策绩效评估和整合调整力度,对市级部门涉及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支出在部门预算中予以统筹保障。四是加强财源研判。实行“清单制+责任制”管理,加力推进财源建设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完成21个市级部门1.4亿行具体财源数据接入,实现财源状况监测、综合分析、决策支撑等平台功能,为财源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精准服务。
 
  四、树立大绩效理念,增强科学理财能力
 
  注重用财效益,将绩效理念、要求和方法贯穿于预算管理全过程和财政工作各方面,持续深化以绩效为导向的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实现财政资金政治效应、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高度统一。一是优化完善绩效管理。以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推动预算编制改革,强化绩效目标引领,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准度。以“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建立“3+2”预算绩效管控机制,即:抓好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三个关键环节,夯实绩效目标引领和绩效结果应用两大支撑。二是深度开展绩效评价。坚持结果导向,分类分层构建指向明确、量化可比、特性鲜明、简便易行的指标体系,推动部门绩效、政策绩效、项目绩效管理标准科学合理,实现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编制、审核、批复、公开“四个同步”。完善多层次绩效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绩效评价扩围升级,组织市级部门全面开展绩效自评,并对38个市级项目、8项财政支持政策和25个市级部门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财政资金186.7亿元。三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制定出台《成都市区(市)县财政运行绩效考核激励办法》,切实强化绩效理念和责任意识。学习借鉴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预算绩效管理先进经验,将政策绩效评估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整合、退出挂钩,项目绩效结果与项目资金投向调整、预算增减、清理退出挂钩。

  五、树立大融智理念,增强决策支撑能力
 
  对标先进城市,广泛借智借脑,不仅学结果性经验,更加注重研究先进的理财理念、方法、路径,切实增强学习领悟和决策支撑能力。一是向专家智库借智。组织召开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赴蓉“降成本”调研工作座谈会,积极争取财科院在成都市设立科研基地。邀请“新型智库”专家石建勋通过召开专家咨询会、赴彭州实地把脉、举行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现场指导。邀请智库专家,联合市东部新城办举办“东进”战略融资工作推进专题培训会。优化扩充市财政局决策咨询专家智库,进一步发挥专家、学者、企业家对财政决策的智力支撑作用。二是向先进城市借智。紧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先进城市,围绕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有效利用城市资源、破解城市建设资金瓶颈等理财理念、方法、路径,加强实地调研、深度考察和比学赶超,聚力提升成都市生财、聚财、理财、用财能力水平。三是向基层群众借智。制定出台《成都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意见》,切实发挥调查研究对决策的支撑作用。科学谋划“1+10+N”年度调研课题(1个攻坚性课题,10个重点性课题,N个一般性课题),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摸清真实情况,了解实际诉求,听取意见建议,搜集第一手资料,切实提高财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版权声明:

本网发布内容凡注明来源为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的,表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拥有其版权或已获得授权,内容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政府采购信息网/政府采购信息报,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其他来源稿件,本网已标明出处及作者,转载仅为信息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相关权益人及时与我们联系。

网友评论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