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节用裕民 压缩“三公”开支
句句是承诺,声声振人心。打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从发展改革到民生福祉,各项硬数据、各个小目标赢得网民一片喝彩。这其中,就包括对于“三公”经费的规定。
报告中指出:各级政府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要带头,一律按不低于5%的幅度压减一般性支出,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挤出更多资金用于减税降费,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
“决不允许增加”的决心让现场掌声雷动,也在网上一片叫好。据新华网与今日头条大数据分析可见,“三公”经费的关键词搜索在5日迎来一个峰值。与“三公”经费相关的如八项规定、接待费、公务用车、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关键词也呈现出明显的热度上升趋势。新闻资讯中,直接以“决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为标题的占据绝大多数。可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让百姓放心,也让百姓振奋。
无疑,因公出国(境)、公车购置运行、公务接待等所产生的“三公”经费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以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各项规定的出台,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越扎越密、越扎越牢。“三公”经费已成为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内容,从新闻报道中也能发现,各地各部门“三公”经费继续呈现“瘦身”状态,这确实值得肯定和点赞。
要压缩“三公”开支,各级政府必须要坚持过紧日子,中央部门更是要带头,挤出来的更多资金要用于减税降费,要坚守节用裕民的正道。对此,政府工作报告里明确指出: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一定要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毋庸置疑,市场主体一定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启阳汽车集团董事长王麒所表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说到了企业经营者的心头上。尤其是提出让市场主体有切身感受,就要求进一步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物流成本等,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
“三公”经费压下去,民生支出提上来。在陕西省西安市户县,2016年“三公”经费较2013年下降900余万元,压缩下来的资金被用于民生领域,目前民生支出占到该县一般公共财政支出的88%;在大连,2016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3%,堪称政府对自己“最抠门”的一年,而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却达633.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为72.8%,保持了近年来的高水准。
在3月5日的“两会部长通道”上,监察部部长杨晓渡批驳“反腐力度减弱”的说法,指出“这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会坚定不移地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绝不让腐败分子逃脱。”
压缩“三公”经费让可能的权力腐败多了一道隔离墙,而各地各部门不断公开的经费开支信息则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说,多了一层防腐剂。与反腐败相配合,决不允许“三公”经费增加也向公众表明出坚定的态度和立场:舌尖腐败、车轮腐败、差旅腐败,一个都不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