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发函核查
武汉地铁PPP项目:学术之争还是规则之争?
这是财政部第一次对金融机构中标PPP项目发函核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2017年2月27日,财政部PPP中心官网公布了一则发给湖北财政厅《关于请核查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PPP项目不规范操作问题的函》称:“你省武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实施的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PPP项目社会资本采购预成交公示于2017年2月13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公示信息及项目材料显示,该项目存在风险分配不当等问题,请你厅尽快核查确认有关情况,于3月10日前函告我部金融司。”
函件一发,引起业界关注。2月28日下午,经济观察网独家了解到,湖北省财政厅近日将就此事专门召开会议。毕竟这是财政部第一次对金融机构中标PPP项目发函核查。函件中“PPP项目不规范操作”意味着什么?“项目存在风险分配不当”核心是什么?
问题函
金融机构中标
据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告显示,2月13日,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PPP项目社会资本采购竞争性磋商预成交结果公示,三家商业银行预中标,包括: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方)、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汉口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三家作为社会资本出资金额24.41696亿元。中标公告显示:预成交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5年期以上银行贷款利率为基准下浮3%,浮动利率。社会资本的股权持有期为25年。
武汉市轨道交通8号线一期线路全长16.7公里,全为地下线,预计2017年底通车。总投资为 135.84 亿元,其中项目资本金 47.84 亿元由项目公司股东投入,剩余 88亿元通过项目公司融资解决。
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财政部函件中的"不规范操作"就是指的风险分担不合理,按照公开的材料看,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承担风险,都是项目公司承担风险,而PPP项目是一定要进行风险分担。若金融机构承担PPP项目建设运营维护风险,而非政府和国企承担,金融机构可以做投资者。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也认为,从本质上来看,项目和PPP发挥社会资本专业能力的基本逻辑并不太符合,而是政府期许通过PPP路径解决自身受限的融资通道而已。目前相关法规并无禁止。
一位PPP政策监管层的人士独家对经济观察网表示,问题的关键在于PPP项目的制度设计。合同文件中有没有对社会资本方负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明确的要求,哪怕社会资本是金融机构。政府在合同中对社会资本的责任义务要求严格,若是责任履行不到,或者提供公共服务水平不够,政府对社会资本按照合同处罚,要保证责任不是转嫁和推卸。若是没有这些要求,无论是哪个方面来做社会资本方,项目都做不好。关注的焦点不应是金融机构适合不适合中标,如果单纯的施工企业也没有运营经验,难道就适合中标吗?
薛涛认为,目前虽然进一步明确了PPP改革的宗旨和中央的决心,但也依然要提醒我们当前存在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对PPP适应性也缺乏客观认识。
财政部首次发函核查
据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虽然此次发文是财政部办公厅,报送财政部金融司,但是促成此事的是财政部PPP中心。成立于2014年的财政部PPP中心主要为财政部PPP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可能是因为此项目现在面临的舆论压力太大,此舆论并不是媒体,而是部分从业人士以及专家的舆论。”一位消息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
据悉,这不是金融机构第一次中标PPP项目,早在2016年贵州也有过一次金融机构中标PPP项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是财政部第一次对金融机构中标PPP项目发函。
就在2月28日下午,经济观察网独家了解到,湖北省财政厅近日将就此事专门召开会议。
一位湖北当地对此项目有一定了解的PPP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首先这个项目应该是学术界的一个争论,财政部不应该上升到行政行为。其次是在没有正式调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应该以有色眼镜看待。现有的PPP项目,即使是有施工资质的社会资本中标,但是这些社会资本还是需要找金融机构融资,找有运管经验的企业作后期的运营,现在只是金融机构做了这些事,跨界竞争力度大了,动了部分企业的利益。
其实在财政部和发改委公布的一系列PPP操作文件中,并没有明确金融机构不能中标PPP项目。
根据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财金[2014]113号)规定,本指南所称社会资本是指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境内外企业法人,但不包括本级政府所属融资平台公司及其他控股国有企业。另外,发改委颁布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通用合同指南》中描述,签订项目合同的社会资本主体,应是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或其他投资、经营主体。
如同一位地方财政部门的PPP人士所言,我们并不是反对金融资本成为社会资本方,而是要看金融资本发挥什么作用。若是金融资本能够降低项目资金成本,也能整合相关产业的资源,这样可以作为SPV联合体参与,也可以在项目后期再引入产业运营商。但是仅仅解决单纯资金问题,就要解决是否为变相融资的问题。
杜涛 经济观察报记者
经济观察报 要闻部记者
长期关注宏观经济,财政、货币政策领域。主要关注财税、金融、审计、环保、PPP、大工业等相关方向。
上一篇:江苏东台有序推进PPP应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