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评:基础设施PPP项目可持续发展需关注的问题
作者:李飞 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PPP专家、财政部第三批示范项目评审专家
目前,随着国家层面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平台,力推PPP模式,地方政府参与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角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原来的融资平台融资、招标建设、自行运营管理,到今天PPP模式下的社会投资人承担全部角色,政府负责监督管理绩效考核等内容,政府部门推动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基础设施PPP项目可持续发展应该从两个维度考虑,一个是要做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PPP项目;另一点是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PPP项目是基于宏观层面考虑,要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有法律支撑,也就是我们现在力推的PPP立法工作。通过一部层级较高的法规,解决目前PPP这个“三定”没有安家的新生事物发展方向的问题,解决相关法律的协调统一问题,解决相关部门协调统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PPP。
基础设施PPP项目的可持续性是当前阶段我们更多关注的方向,包括PPP项目的野蛮增长、上级政府的工期压力、社会咨询机构的无序竞争、咨询服务费的圈地式报价、社会投资人重建设轻运营以及不平衡报价等等,严重地制约了PPP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1.PPP项目的野蛮增长
近三年, PPP项目作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资工具,已呈燎原之势,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了野蛮增长的问题。不论什么样的项目,不论是否适合采用PPP模式,不论地方财力是否能够承受,都一股脑采用PPP模式,先招了再说,先干上再说的思路明显,这就导致了很多项目在后续的履约工作中难以避免的发生争执。
2.上级政府的工期压力
目前很多项目都是要求咨询单位2个月搞定实施方案+两个论证批复,1个月招标工作完成,1个月进场施工,不到4个月的工作时间,如何让咨询单位深入研究项目,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区域财力特点及地域特点等制定有针对性的好的方案。但是,地方政府也确有苦衷,特别是到了年底,督查考核任务清单一对比,也就顾不上科学决策了,往往把开工当成第一目标。
3.政府与社会投资人对项目认知及诉求的错位
地方政府对项目的需求融来钱、按期保质保量干好活、顺利安全运营;社会投资人对项目的需求是拿到项目,工程建设报高价、运营报低价,工程建设把施工利润尽量挣足,运营钱不够再想办法。双方的需求错位直接导致了对项目投资、报价等判断的错位,也进而严重影响了今后履约中项目的可持续性。
4.社会咨询机构的无序竞争
PPP与既往项目不同,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咨询公司,就能够大包大揽PPP业务,然后再层层分包下去,难以保证质量,也变相造成了很多信息不对称,政府的要求难以在方案中落实,一个是听不懂、一个是听不到。
5.咨询服务费的圈地式报价
咨询服务的跑马圈地、低价中标现象严重,但这也和地方政府的能力和决策水平是相关联的,只有地方政府懂了PPP、明白了什么样的咨询能够提供自己需要的方案才能够彻底杜绝这种现象。
6.社会投资人不平衡报价
社会投资人重建设、轻运营,重变更、轻履约。期望建设利润挣足,期望变更利润挣够。
对于上述制约PPP项目的因素,我们要用可持续的观点去看待、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去解决。
1.坚守契约精神的底线,把协议当做圣经去遵守,把协议当做睡前读物去常翻常看。
2.科学决策项目操作模式,不能一棒子打死公建公营模式,存在了这么长时间,必然有它的优势,不适宜采用PPP模式的基础设施项目,就要由政府买单。
3.精细化制定项目工作时序,合理安排项目PPP实施方案、两个论证和招标工作时间,让各方有充足的时间完善项目方案。
4.明确咨询机构PPP服务费取费标准和选择机构的原则,保证咨询单位合理收益,让咨询单位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完善方案上。
5.强化运营工作及绩效考核工作地位,让好的运营商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