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投资新高地:特色小镇政策与法规概览
作者简介: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 余文恭 门继业,PPP知乎,您的PPP大百科!
题记
特色小镇,在政策与产业升级的驱动下,必将成为PPP投资的新高地。
前言
(一)PPP与特色小镇
2015年1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做出重要批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着眼供给侧培育小镇经济的思路,对做好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也有启发。” 而PPP模式正是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具备自身特色和融资优势的小城镇将逐渐在发展中实现供给侧改革。
(二)以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发展
10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布《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建村[2016]220号文,对以政策性金融支持特色小镇发展,并结合PPP等融资模式服务特色小镇做出了相关部署。毫无疑问,特色小镇的发展离不开长期低成本的金融产品服务的支持;差别化的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的设计,将是小城镇项目投资人与地方政府必须答好的一道题,而PPP模式将从供给层面对此问题给予解决方案,以PPP模式助力特色小镇发展势在必行。
目前普遍的融资模式有两种,第一,债权融资,如银行等金融机构,但比例不应过高。这是由于特色小镇多以创新为主,在建成之前尚无可供抵押的财产,且债权过多或会使小镇发展失去创新与活力。第二,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基金的融资模式。比如国内多数金融机构已经开展的PPP模式下的投贷联动。
关于PPP基金交易结构的更多内容,可参见PPP知乎独家系列视频 “PPP基金与夹层融资”。
(三)发展特色小镇的意义与内涵
对经济的意义
促进我国加工制造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使加工制造、市场和消费同步升级,;改善有效供给不足和消费需求的外溢;通过城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供给侧改革。
对地方政府的意义
1. 有助于破解土地等资源空间瓶颈。特色小镇讲求“小而精”,特色小镇可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融合当地具有特色的产业功能、旅游功能、文化功能、社区功能,进一步提高当地的生产力布局综合效益。
2. 有助于促进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小镇应聚焦于可以支撑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有竞争优势的特色、创新产业,如环保、旅游、金融、高端装备、当地历史文化经典产业等可以促进产业;把小镇打造成集快速高效政府服务、资本孵化高端要素汇集、创新链、人才链等汇聚的创新产业平台。
3. 有助于推进当地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人文居住环境。特色小镇应当是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符合现代人的生产生活追求,融合“产、城、人、文”要素的新型空间、社区。
内涵特征
1. 与产业园区、行政建制镇的区别。特色小镇同时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休闲和社区功能;特色小镇不设专门管理机构,体制灵活。
2. 普遍特点。产业定位突出“特而强”;功能力求“聚而合”;建设形态力求“精而美”;制度供给力求“活而新”。
一、最新法规解读
(一)发改2125号文
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016]21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特色小(城)镇包括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
特色小镇和小城镇相得益彰、互为支撑。发展美丽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动能转换,有利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现就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夯实城镇产业基础,完善城镇服务功能,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城镇发展品质,建设美丽特色新型小(城)镇,有机对接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坚持创新探索。创新美丽特色小(城)镇的思路、方法、机制,着力培育供给侧小镇经济,防止“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努力走出一条特色鲜明、产城融合、惠及群众的新型小城镇之路。
——坚持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坚持产业建镇。根据区域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挖掘本地最有基础、最具潜力、最能成长的特色产业,做精做强主导特色产业,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特征的独特产业生态,防止千镇一面。
——坚持以人为本。围绕人的城镇化,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完善城镇功能,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防止形象工程。
——坚持市场主导。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提高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等作用,防止大包大揽。
二、分类施策,探索城镇发展新路径
总结推广浙江等地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立足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将创新性供给与个性化需求有效对接,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和新型城镇化有效载体。
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休闲旅游、商贸物流、智能制造、科技教育、民俗文化传承的专业特色镇。
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
统筹地域、功能、特色三大重点,以镇区常住人口5万以上的特大镇、镇区常住人口3万以上的专业特色镇为重点,兼顾多类型多形态的特色小镇,因地制宜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
三、突出特色,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
有条件的小城镇特别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鼓励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定居。强化校企合作、产研融合、产教融合,积极依托职业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院校建设就业技能培训基地,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所需各类人才。
四、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
要发挥小城镇创业创新成本低、进入门槛低、各项束缚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和载体。
鼓励特色小(城)镇发展面向大众、服务小微企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服务平台,构建富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圈,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耦合;依托互联网拓宽市场资源、社会需求与创业创新对接通道,推进专业空间、网络平台和企业内部众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环境,为初创期、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提供便利、完善的“双创”服务;鼓励企业家构筑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资源;深化投资便利化、商事仲裁、负面清单管理等改革创新,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营商环境,推动形成一批集聚高端要素、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新型小城镇。
五、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新支撑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大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城镇功能区。
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建设开放式住宅小区,提升微循环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提升质量,增加公共服务新供给
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小城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群众在特色小(城)镇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要聚焦居民日常需求,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
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要按同等城市标准配置教育和医疗资源,其他城镇要不断缩小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实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参照县级医院水平提高硬件设施和诊疗水平,鼓励在有条件的小城镇布局三级医院。大力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七、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新城镇
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对城镇生活的新期待。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保护城镇特色景观资源,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构建生态网络。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溯源倒逼、系统治理,带动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有机协调城镇内外绿地、河湖、林地、耕地,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互促共融、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按照不低于3A级景区的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等的保护,保护独特风貌,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小(城)镇。
八、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新模式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是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重要内容。要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最大限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企业家创造力,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和市民积极参与城镇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成为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主力军。积极调动市民参与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热情,促进其致富增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逐步形成多方主体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城镇治理模式。
政府主要负责提供美丽特色小(城)镇制度供给、设施配套、要素保障、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管等管理和服务,营造更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环节,减少行政干预。
九、城乡联动,拓展要素配置新通道
美丽特色小(城)镇是辐射带动新农村的重要载体。要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促进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城乡联网、生态环保设施城乡统一布局建设。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快递网络建设,以美丽特色小(城)镇为节点,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和“快递下乡”。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并轨、标准统一。
搭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服务平台,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依托优势资源,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引导城镇资金、信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促进城乡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
十、创新机制,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释放美丽特色小(城)镇的内生动力关键要靠体制机制创新。要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
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创新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共同发起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
研究设立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倾斜支持美丽特色小(城)镇开发建设。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小城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按照“小政府、大服务”模式,推行大部门制,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深入推进强镇扩权,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强化事权、财权、人事权和用地指标等保障。推动具备条件的特大镇有序设市。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加快建设美丽特色小(城)镇作为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坚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借鉴浙江等地采取创建制培育特色小镇的经验,整合各方面力量,加强分类指导,结合地方实际研究出台配套政策,努力打造一批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美丽特色小(城)镇。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的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美丽特色小(城)镇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村[2016]220号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通知
(建村[2016]22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建委)、北京市农委、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营业部: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的精神,切实推进政策性金融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现就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各地要充分认识培育特色小镇和推动小城镇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发挥政策性信贷资金对小城镇建设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好中长期政策性贷款的申请和使用,不断加大小城镇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
二、明确支持范围
(一)支持范围。
1.支持以转移农业人口、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水平和提高承载能力为目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A【土地与房屋】土地及房屋的征收、拆迁和补偿;安置房建设或货币化安置;
B【地下综合管廊、网路】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C【环保】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
D【文化设施】学校、医院、体育馆等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建设;
E【便民商业设施】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等便民商业设施建设;
F【其他基础设施与公用设施】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2.为促进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平台支撑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
A【生产平台】标准厂房、孵化园、众创空间等生产平台建设;
B【展示平台】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文化交流中心、民俗传承基地等展示平台建设;
C【服务平台】旅游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服务平台建设;
D【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其他促进特色产业发展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二)优先支持贫困地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要将小城镇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以贫困地区小城镇建设作为优先支持对象,统筹调配信贷规模,保障融资需求。开辟办贷绿色通道,对相关项目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在符合贷款条件的情况下,优先给予贷款支持。
三、建立贷款项目库
地方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项目培育工作,积极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级机构对接,共同研究融资方案,落实建设承贷主体。
申请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小城镇A需要编制小城镇近期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方案,B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C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相应分支机构提出建设项目和资金需求。
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应编制本省(区、市)本年度已支持情况和下一年度申请报告(包括项目清单),并于每年12月底前提交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同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小城镇建设贷款项目库(http://www.czjs.mohurd.gov.cn)。
四、加强项目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组织、推动全国小城镇政策性金融支持工作,建立项目库,开展指导和检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进一步争取国家优惠政策,提供中长期、低成本的信贷资金。
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要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协调县(市)申请中国农业银行政策性贷款,解决相关问题。县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切实掌握政策性信贷资金申请、使用等相关规定,组织协调小城镇政策性贷款申请工作,并确保资金使用规范。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分行要积极配合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工作,普及政策性贷款知识,加大宣传力度。各分行要积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和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融资模式,为小城镇建设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并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努力拓宽小城镇建设的融资渠道。
对符合条件的小城镇建设实施主体提供重点项目建设基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不足部分。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小城镇建设项目涉及的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政府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可作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的质押担保。
通知执行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联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林岚岚、贾一石
联系电话:010-58934431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基础设施部 周斌、傅卫华
联系电话:010-6808227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16年10月10日
二、延伸阅读
(一)中央重要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年3月12日 中发[2014]4号)
【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强化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增强中小城市产业承接能力,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按照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城市发展的统筹规划与功能配套,逐步发展成为卫星城。具有特色资源、区位优势的小城镇,要通过规划引导、市场运作,培育成为文化旅游、商贸物流、资源加工、交通枢纽等专业特色镇。远离中心城市的小城镇和林场、农场等,要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展成为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综合性小城镇。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6.02.02【国发〔2016〕8号】
(十三)加快特色镇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提升边境口岸城镇功能,在人员往来、加工物流、旅游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人流物流便利化程度。
七、创新投融资机制
(二十四)深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健全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根据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特点,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十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编制公开透明的政府资产负债表,允许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省级政府举债使用方向要向新型城镇化倾斜。
(二十六)强化金融支持。专项建设基金要扩大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覆盖面,安排专门资金定向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小城镇功能提升等。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创新信贷模式和产品,针对新型城镇化项目设计差别化融资模式与偿债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开发面向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鼓励公共基金、保险资金等参与具有稳定收益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运营。鼓励地方利用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设立城镇化发展基金,鼓励地方整合政府投资平台设立城镇化投资平台。支持城市政府推行基础设施和租赁房资产证券化,提高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直接融资比重。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
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六)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推动“三大战略”和“四大板块”形成叠加效应,构建核心带动和板块联动的区域开发新格局。
一是重点实施好“三大战略”。二是深入推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三是以人为核心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实施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与建设用地、建设资金、转移支付“三挂钩”机制,鼓励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项改革试点。制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持续推动新生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培育和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符合条件的开发区、陆路边境口岸地区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大力发展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确保开工建设2000公里。加快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等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大会四次会议批准)
【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镇】以提升质量、增加数量为方向,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引导产业项目在中小城市和县城布局,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配置。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完善设市设区标准,符合条件的县和特大镇可有序改市。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提升边境口岸城镇功能。
【扩大环保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企业资质管理制度,鼓励发展节能环保技术咨询、系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展小城镇、园区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试点。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推动先进适用节能环保技术产品走出去。统筹推行绿色标识、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建立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煤矸石、余热余压、垃圾和沼气等发电上网政策。加快构建绿色供应链产业体系。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
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三部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明确培育要求,制定政策措施,开展指导检查,公布特色小镇名单。镇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实施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项目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三部委依据各省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情况,逐年确定各省推荐数量。省级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部门按推荐数量,于每年8月底前将达到培育要求的镇向三部委推荐。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
2016.11.01【国发〔2016〕62号】
(五)支持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地区转型。
将东北地区国有林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支持开展生态综合补偿和生态移民试点,尽快落实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相关支持政策。支持林区发展林下经济。结合林场布局优化调整,建设一批特色宜居小镇。全面推进城区老工业区和独立工矿区搬迁改造,支持开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和工矿废弃地治理。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专项。(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三省一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2015.11.19【国发〔2015〕66号】
(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大幅降低农村流通成本,充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网络,加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水电路气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力度,加快信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服务和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县级公路货运枢纽站场和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健全覆盖农产品采收、产地处理、贮藏、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冷链物流体系。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发挥小城镇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作用,提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商品和要素集散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特色小镇。
(二)地方政府文件
由于浙江省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多以村镇形式存在并发展,浙江加工制造业的升级转型以及城镇化进程在全国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浙江也是全国最早开始特色小镇建设的省份,我们对该省的法规、文件做了单独整理。
浙江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5]8号 /2015.04.22
《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杭政函[2015]136号 /2015.11.01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30号 /2016.03.16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推进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浙科发高[2016]90号 / 2016.06.08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建设的指导意见》绍政发[2015]27/2015.07.07
《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甬政办发[2016]159号/2016.10.25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温政发[2015]44号/2015.08.05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温政办[2016]79号 /2016.08.16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5]35号/ 2015.08.27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台政发[2015]14号/2015.07.21
《嘉兴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市级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嘉政发[2015]92号/2015.12.08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嘉兴市特色小镇与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嘉政办发[2016]11 /2016.03.10
其他省份:
《焦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支持特色小镇建设八项措施的通知》焦政办[2015]131号/ 2015.10.10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内政办发[2016]128号 / 2016.09.14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创建特色小镇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149号 / 2016.09.01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2016发布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公布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通知》辽市政办发[2016]46号 / 2016.08.15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办发[2016]114号 / 2016.07.27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建立省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粤发改区域函[2016]3417号/ 2016.07.21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渝府办发[2016]111号/ 2016.06.17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闽政[2016]23号/ 2016.06.03
《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盘政办发[2016]73号 /2016.05.17
《辽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辽市政发[2016]19号/ 2016.05.09
《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市特色小城镇建设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兰政办发[2016]48号/2016.03.23
(三)文献资料
国家政策允许特色小镇在发展上予以创新,并且鼓励学习浙江模式;我们建议阁下多多对浙江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进行研读。
1、冯奎,黄曦颖. 准确把握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政策重点——浙江等地推进特色小镇发展的启示. 中国发展观察,2016(9)
2、卫龙宝,史新杰. 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浙江社会科学》, 2016(3):28-32
3、宋家宁; 叶剑平. 依托金融资本特色小镇整体运营模式研究. 产业论坛. 2016(9)
4、尹晓敏;对当前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研究报告 2016(19)
5、国家发改委规划司、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 中国计划出版社
特别感谢
感谢上海段和段律师事务所余文恭律师和门继业律师向PPP知乎投稿。
下一篇:中央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利好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