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资进入能否改变PPP项目国资“独宠”
2016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公布后,吉林、黑龙江、辽宁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均处于全国后五名之列。一时间,唱衰东北经济的声音不断。为了实现东北经济脱困,实现新一轮的东北振兴,政策利好不断。
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消息,称将着力完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创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开展PPP创新,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PPP项目建设,成为推进东北振兴一个新的亮点。
“过去的投资多是政府投资,现在引入了社会资本投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政府超发货币,增加财政负担,也可以盘活社会存量资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资深国资专家许保利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参与PPP项目的主要是国有企业,甚至存在国有企业‘挤出’民营资本的现象。如何平衡政府、国资与民资的平等关系应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
民资进入PPP项目
国企民企将连在一起
根据批复内容,辽宁省、吉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要将规划中确定的重大工程、重要改革任务等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衔接起来,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政策保障,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与之相对应,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日前联合发函,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东北地区PPP项目建设,推动民间投资企稳回升。主要内容包括,选择10个左右重点PPP项目,由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帮助设计合理的投融资方案,降低融资成本;组织有关机构和专家帮助开展PPP培训,提高PPP工作水平,并建立完善PPP项目库,提高PPP项目质量;向民营企业和金融机构推介项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金参与。
中企之声研究院院长李锦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PPP项目建设或将成为振兴东北经济的一个新亮点。具体来说有三个意义:
首先,会拉动东北民间资本的投资动能。从数据上来看,东北前三季度的投资下降了63%,社会资本投资下降了66%。无疑,PPP项目的开展将会提升社会资本参与东北地区项目的信心,促进民间投资的有效上升,成为拉动东北经济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其次,PPP项目建设将会使得各种资本聚合在一起,形成合力。一直以来,东北地区的投资都存在着高度分散,形不成合力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资本多向关内流动,导致了政府资本、国企资本与社会资本高度分散的状态,都是单打独斗。PPP项目建设将会使大量民资进入,有利于将国企与民企连接在一起,形成气场,吸引更多资本进入。
第三,PPP项目建设不仅会促使流向外地的东北资本产生回流,还会吸引全国各地的社会资本,向东北聚集,进而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
能否改变国企“独宠”
事实上,近几年来,东北三省已将推广PPP模式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重要手段,并开始着力推进一批重点的PPP项目。
2015年4月,吉林省有25个项目进入国家PPP项目库;2016年2月,黑龙江省发改委对外发布了黑龙江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第一批29个推介项目,项目总投资为6457608万元;今年8月,辽宁省发改委对2016年辽宁省第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进行了公告。其中,拟向金融机构重点推介项目26个,总投资253.6亿元;拟向民营企业重点推介项目16个,总投资179.9亿元。
“政府推进PPP项目的本意是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进入的企业却多是国企,民企想要投入好项目则比较困难。”在许保利看来,PPP模式最大的特点是邀请社会资本参与,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参与,而如何激发民营企业的参与意愿则成为PPP模式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以工程建设起家的民营上市公司龙元建设(600491,股吧),在PPP领域的主要竞争对手都是国企央企。龙元建设副董事长、总经理赖朝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他们目前已经签约了11个PPP项目,但投资总量仅140亿元。
“从2007年到目前为止,我们项目已经有186个,合同总额7680亿元,累计已经完成3000亿元。其中,80%都是进行PPP模式的操作。”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裁助理、投资事业部总经理赵喜安在中国PPP论坛上如是表示。
“PPP项目的重点多是集中在交通运输、市政工程等大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项目,投资规模都比较大、回报周期长,对于民企来说,简直是望尘莫及。国有企业就不一样了,体量庞大,资产雄厚,一个项目动辄就投资上百亿,而且地方政府也更愿意与之打交道,在优质的PPP项目面前,多数民营企业只能望其项背。”吉林省长春市一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辽宁省某国企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PPP项目的开展对于国有企业来说,肯定是喜闻乐见的,国企由于资金、资源等原因也确实占据了较大优势。但是如此众多的项目单纯靠国企也不行,肯定需要政府、国资与民资的共同参与。当然,在PPP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国企毫无疑问还是应该起带头作用。一方面由于国企较有实力,更重要的是,相较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参与PPP项目的经验更为丰富,可以为民企提供一些前车之鉴。”
完善良性生长环境
亟待强化契约精神
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财政部PPP中心平台项目库中共有8644个PPP项目,总投资额高达9.88万亿元。PPP项目看上去是在巨量增长,但落地率却并不高,截至5月12日,进入执行库(即处于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项目865个,仅占10.8%。
李锦表示,PPP项目的开展可以说是遇到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状况。尤其是PPP项目的合作各方存在着互不信任的状况。政府害怕民资耍“滑头”,民资害怕政府耍“流氓”,缺乏契约精神。
“在目前的PPP项目中,政府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事情也是政府做的。尤其很多政府将PPP视为一个融资手段,在招标的时候,为了争取社会资本参与,常常隐藏风险,只要民资进入就行。在执行过程中,政府工作协调不到位,支持的机制也不到位。遇到地方政府换届,新官不理旧账,开了头却收不了尾。从企业角度看,往往是为了利益最大化,而使得工程质量下降,履行合约不能坚持到底。因此,过去政府与企业中途散伙,拖拖拉拉吵闹不断的现象是PPP项目中时有发生的。”在李锦看来,“政府和企业双方都需要强化契约精神,一条道路走到底,百年好合。”
在许保利看来,目前很多社会资本对PPP项目是存有疑虑的。“由于很多地方都缺少社会资本良性生长的环境,一旦社会资本进入了PPP项目后,可能就成了‘唐僧肉’,各种力量都要咬一口,使得社会资本难以在地方立脚。因此,各地要想开展PPP项目的建设,当务之急是建立起一个公平的、法治的环境,使得社会资本在地方能够定下心,扎好根,进而取得长久生存和发展。”
许保利还表示,“PPP项目的展开还需建立完善的投资回报机制,确定合理的价格和收费标准以及运营年限,确保政府补贴到位,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对于PPP项目的开展对东北经济振兴究竟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李锦则强调,不要太过于理想化。“现在社会资本最大的尴尬不在于没有钱,而在于没有赚钱的项目,或者说没有一个安全的地方可投。目前,东北经济还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钱投到东北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收回来,存有这种疑虑的人恐怕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