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
补短板要在“推”字上下功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9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补短板工作力度,依靠改革开放推动发展升级和民生改善。
短者,不及也,要么是做得不够,不到位,与统一的标准和普遍的规律存在差距;要么是跟不上事物的发展,落后于形势;要么是在发挥应有作用上不充分,有欠缺,存在有待克服和突破的瓶颈。目前,我国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还比较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在社会发展、制度设计、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比如,根据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这次常务会议上列举的一组数据:当前我国人均公共产品拥有水平、基础设施资本存量以及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仅为西欧的1/3、北美的1/4。在2015年全球基础设施综合排名中,我国仅列第39位。
有短板不足为惧,我们要正视并努力补齐。当前,补短板面临两个重要的难得机遇:一是有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二是它恰与我们正在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应相契。今年我们把“三去一降一补”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除去补短板是直接在薄弱和不足的领域做加法外,“三去一降”都是做减法,是通过把过去发展中导致供需失衡的过剩产能和过度损耗资源环境的落后产能等降下来,然后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统领,构造与需求端相匹配的经济新动能。把以往不合理甚至不正确的做法纠正过来,通过质的转变,切换到有利于发展、有循于规律的轨道上来,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三去一降”也是在间接地补短板。
补短板可以推动发展升级,促进民生改善;可以拉动有效投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稳增长保就业,释放改革红利。我们要补的短板,既有资源配置上的,也有制度设计上的;既有发展进度上的,也有历史欠账上的;既有理念认识上的,也有方式方法上的。要想真正把各种短板补齐补足,就要因应不同短板的不同性质,各有侧重,因“短”施策。而总体来说,最主要的是在“推”字上下功夫。
一是推动实施,加快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围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工程项目,聚焦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新产业新动能培育等重点领域,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比如加大对水利薄弱环节、城市防涝设施建设等的投入。
二是推进改革,突破制度层面上的束缚和阻碍。针对制度设计上的盲点、堵点、民生痛点,深化改革,勇涉险滩。比如进一步放开基础设施领域投资限制,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对民办与公办机构在市场准入、职称评聘、社保定点等方面同等对待。
三是推崇创新,探索和推广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的新模式新路径。比如创新融资方式,增强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比如扩大直接融资比例,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再比如运用好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新模式,吸引和促进民间资本对补短板建设的参与和融入。
四是推行奖惩,建立补短板项目推进的激励机制。既要对主动作为的地方、部门人员加大奖励力度,也要对不作为的地方和部门人员进行问责,同时还要建立允许“试错”的保护机制。要通过加强督查考核,落实奖惩,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抓实干推动补短板取得更大成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