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投资规模正式突破十万亿:"大基建+PPP"时代来临
虽然PPP突破十万亿已是预料之中的事,但这一天来得显得很是平静。
最新数据显示:财政部PPP中心平台项目库中共有8644个PPP项目,总投资额高104162.71亿元,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十万亿PPP时代。
十万亿的规模,让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最大PPP市场,如果从本轮PPP启动时间2014年算起,突破10万亿仅用不到三年时间。
目前,各项PPP利好政策仍不断释放,最新的政策则是引导保险资金进入PPP。保监会在7月3日发布修订后的《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为十几万亿保险资金投资PPP项目打开新的想象空间,有评论称,保监会正式开启"大基建+PPP"模式。
但PPP在推广中也遇到各种问题,最近有《南方周末》报道《十万亿PPP为何成了国企盛宴?》称,中央力推PPP的本义是,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但现实中,央企国企已然成为此轮PPP热潮中的主角。
报道还提到,PPP项目看上去是在巨量增长,但落地率却并不高,截至5月12日,进入执行库(即处于采购、执行和移交阶段)项目865个,仅占10.8%。
清华大学教授王守清向PPP头条表示:推广PPP的确重要,但决不是做得多就是好,而是做得效率高、可持续才是真正好。“允许保险资金进入PPP,对PPP所需长期性资金的确好,但保险公司也有业绩追求,不好的项目也不会投入,毕竟保险资金也是买保险者的钱。”
大岳咨询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PPP头条表示,推出的ppp项目数量将不再是行业关注的重点,下一步应该重视质量和落地,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推进ppp工作。
君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世坚认为,PPP项目落地很重要,风险防范更重要。PPP模式的推广与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已将其适用于几乎所有公共产品及服务领域的中国尤其如此。强力部委推动模式总有鞭长莫及之时,顶层设计刻不容缓!
上海弘鲲咨询公司董事长叶继涛接受PPP头条采访时说:推广PPP模式不能操之过急,也急不来。一是在制度建设上要加强立法,构建各类社会资本无歧视、平等、公平参与的市场环境。二是规范操作,物有所值、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不能走过场,实施方案、合同体系要体现具体项目的个性特征;三是要建立合同动态调整机制,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变化对风险分担、投资回报等做出适当调整,便于合同更好地执行;四是要有合作伙伴精神,合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多协商、长合作、适当妥协,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去仲裁、诉讼,否则影响合作的感情;五是要有公众监督机制,对于因违约造成公共服务、产品质量下降的,公众有权通过合适途径要求违约责任方赔偿损失!
保监会开启"大基建+PPP" 形成万亿级大利好
作者:刘晓博
来源:财经内参
今天(7月3日),中国保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三份重要文件,给中国的实体经济送上了万亿级的大利好。
这三份文件分别是:《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以及围绕这个办法的《答记者问》和新闻通稿。文件前的“保监会主席令”说:上述“管理办法”将从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为什么说,中国保监会此次修订《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办法》是实体经济的重大利好?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
4月中下旬以来,中央对经济的看法做了一次调整,这集中体现在5月9日人民日报上“权威人士”的发言里。一言以蔽之:不再给中国经济强刺激,让楼市、股市、汇率回归本义。
当时我就在本专栏中做出了判断:股市的政策牛市2.0不会有了,楼市的政策牛市到了尾声,人民币汇率会在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略贬。未来实体经济怎么办?只能靠“大基建+PPP”了。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非常准确。随后,国家围绕大基建出台一系列举措,包括大规模兴建地铁、高铁、城市管廊、高速公路和机场等。此外,围绕着激活民间投资,让民企乐于跟政府合作搞大基建(也就是PPP模式),也出台了大量措施,从税收、信贷、市场准入等方面入手。
此次保监会的新规定,其实就是为“大基建+PPP”开路的,而且影响将非常大。
最近两年来,由于市场流动性宽裕,优质资产缺乏,大量资金通过万能险等方式汇聚到保险公司旗下。所以我们看到保险资金异常活跃,宝能举牌万科、安邦举牌民生银行、生命人寿举牌金地等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此外,中国的保险公司还开展了一系列海外大收购。
怎么样才能把保险业的充沛资金吸引到实体经济里去?“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这个渠道是2006年开通的,2013年之后逐步做大。虽然有诸多限制,但仍然吸引了将近9000亿资金。
据保监会的最近统计,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300项、基础设施股权投资计划17项,合计注册(备案)规模8938.26亿元。通过这种方式,京沪高铁获得投资160亿元,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获得投资550亿元。
通过这种方式,保险公司改善了资产配置结构,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比如债权投资计划平均投资期限7.54年,平均年收益率为6.65%。
“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有债券、股权、物权等几种常见的投资方式。以债券计划为例,一般来说由保险公司作为委托人,发起一项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投资计划,设定投资金额、回报率、还款方式等,由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为受托人,同时选择托管人(比如一家银行)、独立监督人等。至于受益人(实际出资并获得投资回报的机构或个人),可以是保险公司自身,也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
保监会此次新政主要内容是:第一,取消了“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行政许可事项;第二,拓宽了投资范围;第三,引入了PPP模式;第四,将加快保险资金登记交易平台建设,实现基础设施投资计划的登记发行、交易转让、质押融资、资金结算和信息披露等一站式服务功能。
其中第四项非常值得注意,因为保险公司设立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可以质押融资,这就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等于给“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加了杠杆。
到今年5月底,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已经逼近14万亿,“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如果全面铺开,至少可以给“大基建”带来1万亿的增量资金。这对于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稳增长来说,都将产生积极作用。
而这,仅仅是国家用“大基建”激活民间投资计划的一部分。
数万亿大规模经济刺激来了,股市大利空来了
来源:黄生看金融
今天,公布了一个大消息,就是取消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建设项目的审批,同时取消了保险资金投资基础建设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这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大利好,但同时是股市的大利空。
1、这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在当前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情况下,引入保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领域,可以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
2、中国经济增长,在当前情况下,政府还是启动了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这似乎走到过去的老路上去了。
3、这是中国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信号,过去靠基础建设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主要靠央行宽松货币,靠印钞来刺激。现在通过让保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投资领域,就避免了通过央行印钞来刺激经济。
4、通过释放保险资金,理论上可以带来数万亿资金进入基础建设领域,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虽然这是实体经济的利好,但却是股市的大利空,为什么呢?
1、因为这是存量货币的腾挪,原来这些保险资金不是在股市,就是在债市,或者在银行,现在从股市、债市流出,流向基建,自然对股市、债市是大利空。
2、未来将有数万亿的保险资金进入基础建设领域,那么就会有几万亿资金从股市、债市流出。
3、这次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是盘活货币存量的表现,不是通过额外印钞来完成,在减少印钞的情况下,自然对股市、债市利空。
现在保险资金泛滥,涌向股市、债市兴风作浪,再加上保险资金杠杆加杠杆,在股市到处进行恶意收购,对实体经济的龙头公司进行斩首行动,不但对实体经济没有起到作用,而是在摧毁实体经济中的优秀公司。
为了遏制保险资金对实体经济的破坏,减少保险资金对虚拟经济的过热追捧,上面采取了这个政策,将保险资金从虚拟经济赶往实体经济。
这是一次非常高明的决策,在不通过央行印钞的情况下,通过盘活存量货币,对实体经济产生数万亿的刺激,当然,这种刺激是逐步释放的,需要许多年来完成。
继2008年后,又一次数万亿的经济刺激来了,只是这次和2008年的那次完全不一样,这是实体经济的大利好,但同时是股市的大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