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二届PPP融资论坛嘉宾发言
纪志宏:深化金融市场功能,促进PPP健康持续发展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财政部汇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委,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PPP模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15年5月,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人民银行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初步确定了PPP模式和融资支持的制度框架。
从实践来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表现出PPP模式所适用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拓展的趋势。特别是近年以来,财政部与发展改革委等部门不断改进、完善PPP的制度框架,进一步出台了推动项目落地的具体细则和鼓励政策措施。为金融支持和融资服务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1、深化长期金融市场建设,稳定各类投资者预期,增强各类投资者信心。
作为公共服务机制的重大改革或是重大的创新,PPP的推广无疑需要发达的金融市场,给予融资支持。金融市场要给出各类投资者长期的,稳定的,可预测的投资回报。与风险相匹配,与期限相匹配的定价体系的形成,是市场发展的核心功能。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平等合作应当充份体现高风险,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的原则。因此,不仅要重视公共服务定价问题,还要高度重视金融市场定价问题。特别长期性资金市场定价问题,以及风险定价问题。使社会资本形成稳定预期。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债券市场化的发展,很多长期性品种市场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加强协调、合作,共同推动国债收益率的建设,正在为投资者、筹资者提供了一种更具公信力、无风险的定价基准的基础,为各类社会投资者提供了有效的参照。PPP是一系列合同的组合,越是能够消除风险,降低不确定性,越能够降低融资成本,越容易引入投资者的参与。因此重合同,守信用的契约精神是PPP的基石,而契约精神正是中国长期资金市场建设的基石。如果某一方不能够信守合同与契约,根本就谈不上定价,谈不上稳定投资回报的预期,也就谈不上各类资本的踊跃参与。配合以价格,财税,补贴,以及政府性债务融资机制等相关改革,这样就能够使社会投资主体形成稳定的投资收益预期。
2、加大融资创新力度,为PPP提供综合性的创新性金融服务
从各国的PPP发展来看,持续的融资创新能力,是PPP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和核心。PPP项目大都投资规模巨大,期限较长。传统的银行信贷模式难以完全满足。需要根据金融机构集团化发展的趋势,综合经营发展的趋势,结合PPP项目的实际特点和自身特长,积极创新符合PPP项目融资特征的金融产品,提供函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要针对PPP项目不同阶段,创新提供不同形式和属性的创新金融工具,通过开发性,商业性的信贷支持,通过发展项目收益票据,资产支持票据这样一些针对项目现金流的金融产品的创新或者是固定收益产品的创新,通过发展股权、债权、贷款以及基金的结合、保险资金等方式全方位的参与,才能够满足PPP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化、规范化的、市场化的融资渠道和退出的机制。满足PPP不同阶段的差异化的融资需求。
当然在资产证券化、项目收益票据等等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的规范必须加强依托项目现金流的风险隔离,而不是回归到依托地方政府引进担保的融资模式。
3、加强风险防范,推动金融支持PPP可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金融部门而言,要充分把握现阶段业务推进和制度建设的关系,及时总结国内外的实践性经验,加强对PPP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加快建立符合PPP融资特点的内控制度和风控体系。
PPP最重要的内涵,是特别强调对项目本身的融资,与传统针对主体的融资相比,对项目的融资还款来源、追溯权、管理模式、融资期限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特别是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机构往往注重地方政府的背景,而在新的模式下要更加关注政府和社会资本各方面的权、责、利的分配,要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具备更高效,更准确,更科学的项目评估能力。
当然,良好的风险管理,首先要建立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上,还要有清晰的风险管理的流程,要加强完善项目的审批,权责的认定,激励的考核等配套机制的建设,充分考虑项目公司的治理结构,实际收益,现金流的特性,政府的财政实力,政府投资平台和社会资本的实力与信用等等多方面的融资变量。同时还要有宏观因素对长周期项目开展的影响,严于防范项目风险。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配合财政部完善PPP政策框架,继续推进探索开展PPP项目融资试点,不断的推广先进经验。
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小型金融机构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合作,特别是有专业技能的金融机构的合作,通过国内机构与国际机构的合作,不断提升我们参与服务PPP的能力,将PPP打造成既能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又能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效率,还能为金融发展提供新的空间的多方共赢的有效机制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