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PPP投资回报要明朗
地下综合管廊好处如此多,为何多年未能大面积推广?中国中冶(601618,股吧)管廊技术研究院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管廊技术研究机构,其专家委员、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跃飞表示,造价高、收费难、投资风险大,是制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效推进的主要因素。
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推广PPP模式,还需使项目投资回报更为明朗。“地下综合管廊具有准公益性质,对投资回报不会太高这一点企业有思想准备。但现在建设运营成本不可控因素较多,他们对投资回报心里没底。”李跃飞说,从已建成的地下管廊看,参与企业以国企居多,民营资本只是少量参股。
目前,综合管廊的收入包括入廊费、补贴和维护保养费。根据《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要求已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所有管线必须入廊。“某些管线入廊会增加建设成本,所以管线单位对入廊的意愿并不强烈。而且按现有政策,管廊使用费由建设运营方和使用方协商决定,管线单位大多属于天然垄断行业,社会资本担心自己投钱把管廊建好了,有些管线根本就不入廊,即使入廊了,在议价时自己也处于弱势地位。”李跃飞说。此外,管廊日常维护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需要维修、出了问题如何界定责任等等,目前都没有标准,企业很难预估维护成本。“总的来说,民资是有顾虑的。”
如何更多吸引社会投资?中冶集团宣传处副处长于博表示,如果采用EPCO(设计采购施工运营总承包)模式招标,对企业更有吸引力。目前大多数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按“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招标。而EPCO模式下,总承包人负责设计、采购、施工、调试全过程。对业主来讲可降低管理成本,对承包人来讲可减少工程价格的变动风险。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下,可以实现将运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前置到设计、采购、施工环节进行考虑,有助于提高建设运营水平。
在管廊运营方面,专家建议设立补偿机制推动管线入廊。管线入廊后可以节约大量土地,将部分土地价值补偿给管线单位,可提高其入廊积极性。
在维护保养方面,专家则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细化标准,这不仅有助于增加PPP项目透明度、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也有助于厘清管廊建设运营企业与管线产权单位之间的权责,避免遇到问题相互推诿。
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首先要做到科学规划。在近期住建部召开的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住建部部长陈政高特别强调要科学规划,地下综合管廊一经建设就不可更改、不可移动,一定要科学论证、长远考虑。
李跃飞认为,科学精准的前提是步调一致、统一行动。“要加大相关管线管理部门的协作力度,不能只各管自家互不融合,要规划好统一入廊的时间、区域。此外,不仅要做好地下空间规划,还要注意和地上规划的统筹。”
专家提醒,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切忌盲目推进。要充分考察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功能区分布等等。比如有的房屋过于密集的老居民区或地质条件不满足安全要求的地区,就不适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上一篇:PPP产业热助燃增长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