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PPP项目招标采购要求过多 民企望而止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是中国近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中一段脍炙人口的诗句。在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众多民营企业家也正在“轻轻的走”倒闭了,中国民企经小编梳理发现,融资难融资贵、准入门槛高、民企政策落实不到位,是所有民企共同面临的难题。
今年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速大幅放缓,震动了一部分人士。7月18日,相关人士商讨如何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据报道,这样隆重的阵容讨论一件事,之前没有过先例。
目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经济走势分化明显。东部地区的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都不算低,但许多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东北一些省份民间投资回落叫人揪心。
东北之所以民间投资增速骤降,是因为前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得比较健全,投资空间小了,真是这样吗?京在基础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短板,一下大雨一些区域就会出现内涝。其他地区怎么会没有投资空间呢?如果不能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尤其民间资本,而是更多依靠政府投资,等于回归计划经济。所以必须深化改革,促升社会投资温度。
统计局日前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按年仅增长9%,其中民间投资更是大幅放缓至2.8%,其中6月更是首次出现负增长(按年倒退0.1%),制造业情况尤为严峻。
民企生存有多难,中国民间投资为何大幅回落?
其实融资难融资贵显得尤其突出。业内人士分析,对民企而言,转型升级主要难处是资金,一般来说,中国银行根据企业规模排名优先贷款给实力排名最靠前的企业,民企地位远远比不上国企,并且,如电信、高铁等垄断性较强的行业,民企基本被拒之门外。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当民企被昂贵的资金卡紧喉咙之际,很多央企、国企依靠银行提供的廉价资本展开抢地大战。国有部门投资占据国民经济过高比重,一方面裹挟太多经济资源,另一方面也对民企形成逆向捆绑,当经济处于繁荣周期时,依靠政府基建投资,作为依附型企业尚能分一杯羹,倘若经济环境逆转,大多数民企首先沦为“牺牲品”,遭遇惨烈的经济周期洗礼。
“(银行)喜欢锦上添花,喜欢无风险放贷,缺乏对企业深入调研分析,不能根据专业判断,对前景良好的企业起到扶持作用。在经济下行周期,企业效益不好时候,还压缩贷款规模,让企业资金更紧张。”星火记者网吴亚雄诉苦道。
中国民企轻轻的走了
近年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拓展社会资本投资渠道,在中央授意下,很多地方推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但民间资本缺乏参与意愿,项目落地率普遍不超过三成。这让人们大惑不解。究其根源,除风险因素外,国企垄断和地方壁垒,让多数民企难以涉足。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地方项目(PPP)技术门槛不太高,但招标中明确提出“过高”要求,例如企业必须有20年以上行业经验,取得多项国际证书,有的还要求行业顶级资质,大多数国企也不具有这种资格。另外,外地企业必须办理一系列繁杂的备案手续,需要盖几十个公章,当花费高额成本办完手续后,竞标的时间也错过了,这对民企来说是典型的歧视。
任何一轮经济周期,均是大规模动态式调整过程,只有遵循市场出清规律,将低效的产业淘汰掉,才能释放大量经济资源,为经济重新注入前行动力。由于我国僵尸企业太多,产能过剩情况过于严重,牵连的范围广泛,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地方财政紧缩、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失业情形不可避免。
总结:只有大规模减税、通过财政转移支出完善社会民生福利,以提振内需方式,才能最大程度缓解经济改革的阵痛,正常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的职能是将资本配置给最优的企业,后者通过生产和创新职能,推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优化,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提升经济综合竞争力。
下一篇:我国将引导民企进入武器科研生产